![](http://p9.itc.cn/images01/20200904/456cad64e98f45aa8a3062cc169eb197.jpeg)
该导弹发射前先要使用舰载雷达锁定目标,攻击途中可以依靠卫星、潜艇声呐、直升机和图-95侦察机上搭配的传感器为其实施中段飞行修正,
还增加了抗电子干扰(ECCM)能力,并使用Argon系统在末端选择相应的目标攻击。
厉害的是,花岗岩反舰导弹是领弹集群攻击,一枚导弹在高空接收讯息,剩下的在低空巡航,就算领弹被打掉,会有另一枚导弹接替其位置。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904/801dd1fc9f854c03b90797b712f753bd.jpeg)
虽然看着挺美好的,但是如果放到实用性上或许就是另一件事。
先说说大型超音速导弹本身的问题。
为了保证速度和射程,这种导弹太大了,重7吨,长10米,走垂发肯定走不了,能带花岗岩的也就是奥斯卡级导弹核潜艇和基洛夫级巡洋舰。 6park.com
奥斯卡级
![](http://p9.itc.cn/images01/20200904/105c23e983fa41f0bc1938d698ea2efa.jpeg)
基洛夫级
![](http://p2.itc.cn/images01/20200904/f63b0c6353be4d83aeea22b6022bfc76.jpeg)
通用性基本没有,不像鱼叉反舰导弹,长4米6,重691公斤,啥船都能上。
鱼叉反舰导弹
![](http://p5.itc.cn/images01/20200904/6ace84ab5e5446c7b575421125adb145.jpeg)
其次,目标那么大,很容易被发现,然后被拦截。
而且,飞行器跨越音障期间会产生明显的颤震现象,对导弹的精度会产生影响。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太快,为了保证加速性能,弹翼还不能做得太大,花岗岩导弹本身弹翼翼展不到1米。弹翼小,调整角度就费劲,精度更容易出问题。
再说说技术问题。
花岗岩导弹的射程达到了625公里。舰载的雷达肯定不够用了,中段制导怎么办呢?
只能靠卫星或者飞机跟着跑,用数据链传达目标位置。或者是用一枚导弹在前面开雷达照射。
![](http://p7.itc.cn/images01/20200904/3bf6a714441c4514bfeb3e79770335d3.jpeg)
用飞机容易被打下来,用卫星的话,单单是要在茫茫大海里面找到敌方航母就不是一件轻松活。
我们印象中航母是挺大的,实际上在近地轨道上看是这个样子。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904/ebddf3d464714cf5b3e100840317ab64.jpeg)
如同大海捞针一样,找不找得到还不一定呢。
再说这个领弹编队飞行。
领弹在前方探测这个想法固然是很好的。
但飞行物速度超过2马赫时,过大的多普勒频移和气动激波会让数据信号破坏时隙分配规则,导致数据链系统不可用,这个难题至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多普勒频移
![](http://p4.itc.cn/images01/20200904/8042b4bba52e4b29aaa43c960068e89f.jpeg)
气动激波
![](http://p3.itc.cn/images01/20200904/ee6f296c4478487fab67474666449924.jpeg)
也就是说,如果飞的太快,连远程操控可能都操控不了。而且领弹可能也没办法对其他导弹进行有效的操控。
所以这种导弹如果真的想做到精准打击航母,可能比操控弹道导弹打航母还复杂,而苏联的饱和攻击方式也可能是为了弥补自身导弹精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