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重温《篡清》 看到知乎上一个评论朝鲜战争
的帖子深有感触。立国之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政治的博弈。 6park.com作者:吕天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663120/answer/7350044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park.com朝鲜战争是我国的立国之战。
在解释这个结论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日本的立国之战——日俄战争的影响。日本在战后取得东北亚话事权,得到了哪些好处,是如何一步步改变国家命运的。
何谓东北亚话事权,就是任何国家在东北亚的决定都必须由东北亚话事人同意才能推行,否则就是空话和废纸。这个话事权的范围要比主权范围更大一些,用来描述一种强国对周边国家区域秩序的一种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日俄战争之前,清政府已经逐步丧失了东北亚的话事权,东北亚出现了权力真空。除了日俄以外的列强又离东北亚太远,能决定东北亚事务的无非就是当时的俄国和日本。其实俄国的中心也离东北亚很远,俄国本质上是一个欧洲国家。
日俄战争之后,英国和日本续订了第二次日英同盟,随后开始向日本进行大规模的武器支持和技术转移。金刚级及其全套图纸以及炮管铸造技术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的代表事件。取得话事权的好处之一:“有几率获得某个世界强国的技术援助”。
日俄战争15年之后,国联成立,《盟约》规定,美、英、法、意、日五国为常任理事国,取得话事权的好处之二:“成为国际组织的常任理事国”。
日俄战争36年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国联成立李顿调查组对九一八事变进行调查,虽然结论对日方有利,但是日本还是退出国联,坚决推行自己的侵略路线。取得话事权的好处之三:“即使是国联这样的国际组织,没有我的同意,任何在我话事权范围内的决定都是废纸”。
日俄战争与朝鲜战争对取得东北亚话事权的日本和中国,有很多共同点。
1. 战前,东北亚区域权力真空。日俄战争前,清政府失去东北亚影响力,产生权力真空;朝鲜战争前,日本因为二战战败,同样失去东北亚影响力。
2. 战后,来自世界强国的技术援助。英国在日俄战争之后向日本转移了重要的军备和军事技术;苏联在朝鲜战争之后向中国输送了一套工业体系。
3. 对东北亚形成重要的区域影响力,达成成为“国联”和“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的必要条件。
当然,以上只是日俄战争和朝鲜战争对外的影响,其实对国内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提升民族自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越南战争,实际上是对整个东亚话事权的补充,是取得东北亚事语权之后对东南亚影响力的扩大。1968年10月,美国决定对越停战,停战的原因,无非是美国无力跨过中国划定的17度线。1971年,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而若干年后,在越南上演的另一场战争,又一次深刻解释了什么叫做东亚话事权。
再顺便一说,早在建国时期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我们完全无心去插手南亚事务,但是却意外的打断了印度的立国之战,这是印度对我们一直耿耿于怀,一直抱有敌意的原因。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毫无疑问的赢了。朝鲜战争尤其是赢得很彻底,过程赢得也很漂亮。从结果看,没有这两场战争的胜利,就没有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没有改革开放,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和战士们的鲜血铸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