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中国的快舟火箭
快舟系列火箭是中国发展商业航天的代表作。快舟一号甲已于今年初采用一箭三星的方式成功发射,截至目前共获得发射订单16个,更先进的快舟-11明年上半年将首飞。
梁纪秋表示,快舟系列火箭处处体现着商业航天的创新特质,突破了业界对于固体火箭只能用于武器装备,不能用于发射卫星的传统观念。其发射不仅比液体火箭快得多,在精准度上也不落下风,发射近地轨道卫星,误差可以控制在百米级。
不仅如此,快舟系列火箭采用车载移动方式发射,全过程实现便捷化,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对于依赖和保障要求较低。“在中雨条件下,淋个数小时都没问题”,不像传统火箭那样需要一二百人做发射服务工作。而且,性价比高,将现在发射卫星的国际价格拉低了一半,低于1万美元/公斤。
发射快舟一号甲,从签约到卫星上天,只花了8个月时间。“时间就是效率。”梁纪秋说,往后将会越来越快,终极目标是3个月,如果使用库存火箭,可以1个星期内完成发射。
据梁纪秋介绍,快舟-11已基本完成初样研制,主要的大型试验,包括发动机试车、控制系统检测等都已经做完了,明年1月份将进入试样阶段。
“快舟-11号能力大幅提升,价格进一步降低,目前已经供不应求。”梁纪秋说,以快舟-11为标志,我国固体火箭运载系数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商业航天呼唤真正的国际化品牌”
除了快舟-11,运载能力更强的快舟-21、快舟-31也正在加紧研制当中。
据梁纪秋介绍,快舟-21、快舟-31将使用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款直径超过4米的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依靠这款发动机,快舟-21、快舟-31的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分别达到20吨、70吨。其发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至5000美元/公斤,与当前国际主流价格2至3万美元/公斤相比,极具价格优势。
“快舟在国内算是一个品牌。这还不够,要打造一个国际品牌。现在国际上的商业任务都在找我们,但我们还没有真正到商业化运作的程度。”梁纪秋说。
作为快舟系列火箭总设计师,梁纪秋主导研发了明年初即将点火验证关键技术的我国新一代超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他和他的团队甘于寂寞、潜心突破,用了3年时间,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攻关和单项试验工作,目前正在为发动机整机点火做最后的验证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