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再迎历史机遇期!如失机遇,整个战略都将落空!
送交者: ericxu88[品衔R2☆] 于 2018-01-26 1:34 已读 3080 次 2 赞  

ericxu88的个人频道

文:金一南
4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抓住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使中国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如今,我们仍要用改革推开机遇的大门,以改革的精神、靠改革的勇气、用改革的方法,把蕴藏着必然性的机遇,变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现实。 维护国家安全战略需要把握机遇,丢掉机遇,战略就很难实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国家安全战略所要维护的最根本的目标。说到底,最根本的还是人的问题,人的决心、人的意志、人的能力、人的见识与人的水平。这种战略思维的能力,就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1          机遇与战略

 

在战略实施中,把握机遇极其重要。

 

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是中国最南端的海洋领土。

 

1988314日,联合国给了我们一次历史机遇。当时,联合国要求中国在永暑礁建一个科学考察站,我们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但舰队到了以后,永暑礁一带却被越军占领,双方武装对峙,情况非常紧张,形势一触即发。

 

当时,军舰向舰队请示怎么办,舰队没有开火权,于是舰队请示军区报海军,南海作战部报海军作战部和广州作战部,广州海军作战部报军委作战部,军委作战部又报军委,最后军委领导下达指示,军委总参作战部再向广州和南海作战部转达,等等,程序很长。因为命令没有及时到达,越军又首先开枪,我们只好被迫还击。等到保持冷静,保持克制的命令到达之后,仗已经打完,6个岛礁已经被我们占领了,这就是我们的机遇。

 

“3·14”海战中,在没有接到电报的情况下,中国海军抢占了6个岛礁,主动积极地抓住了时机,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这是我们收复南沙群岛最好的,也可能是最后的一个机会。所以,维护国家安全战略需要把握机遇,丢掉机遇,战略就很难实施。这就是机遇和战略的重要性。

 

孙子曾讲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核心是什么?不要以为你的一个简单的战略规划,就是一个常势,一个常形。战略规划得再好,也只是一个图纸而已。怎么实施?法国的一位大数学家曾讲过: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对机遇的把握就是对战略的把握。

 

西方的机遇成本理论讲,捕捉机遇不是一道廉价的大菜,端过来随便就能吃,捕捉机遇需要付出代价和成本。枕戈待旦就是成本,抓住机遇一跃而起,就是能够捕捉机遇。

 

2          威慑与战略 

 

战略是需要威慑的,没有威慑,战略无从谈起。什么叫威慑?众说纷纭,但真正管用的理论就是简洁,基辛格只讲了一句话:威慑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实力、决心和让对手知道。

1)实力。没有实力不叫威慑,叫虚声恫吓。

2)决心。有没有使用实力的决心?没有决心,实力也形同虚设。

3)让对手知道。对手不知道,自己糊里糊涂往上撞,也不叫威慑。

 

这三者缺一不可。战略必须要有威慑,没有威慑的战略,无法有效地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

 

曾经有人拿中国的三峡大坝开玩笑。台湾和美国学者在一起开会时曾讲:如果炸掉三峡大坝的话,淹他们武汉以下2亿还是3亿,淹他们多少个工业区?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做了两点说明:第一,此消息未经证实。第二,这个消息如果被证实的话,这是美方极不负责的态度。

 

但一句极不负责就够了吗?就形成威慑了吗?在这一点上,充分暴露了中华民族缺乏威慑给国家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一个国家凭什么在世界立足?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过去有人讲落后就要挨打,说的是经济落后就会挨打。但1999年中国经济发展了,国家也强大了,我们的使馆却突然被炸了。

 

当时,青岛基地的海军中就有人提议,让中国的战略舰艇潜出夏威夷。我认为这些军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但这项计划最后却没被批准,因为我们当时只有一艘战略核潜艇。

 

海军的一些领导同志讲起这些来也同样是痛心疾首。中国的战略核潜艇1980年制造出来,1987年巨浪-1完成试射。但七五”“八五”“九五这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居然全部停止,没有发展。直到大使馆被炸,战略核潜艇才在十五期间再一次仓促上马,葫芦岛方面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昼夜突击。

 

因为没有投入,没有项目,所以我们停工15年,包括热处理师、材料师、机械师、工艺师在内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他们要么去做摩托车,要么就去做电冰箱、洗衣机了。

 

我们的海军领导讲,幸亏白发苍苍的总师还在,幸亏他们的心脏、血压、胆固醇还可以,他们的身体如果出点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技术中断15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995”给我们最深的提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只会对别人微笑,不会对别人瞪眼,它就永远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想对别人瞪眼,腰杆上一定要有东西。如果腰杆上除了钱包,什么都没有,那么钱包看得再好,也容易被别人抢走。所以,国家安全战略给我们最大的一个启示,就是国家的威慑问题,如果你腰杆上不吊几个大棒,你怎么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安全?

 

当有人拿中国的三峡大坝来跟我们开玩笑的时候,那不仅仅是别人的猖狂,也是我们战略威慑能力的缺乏。仅仅是中国的国力不行吗?仅仅是军力不行吗?仅仅是军队开支不够吗?还是武装力量不够强大?我们找了很多理由,但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后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了很多军队专家,有些军队领导甚至公开在网上发表了文章,称三峡大坝没问题。理由有以下几条:

1)三峡大坝是混凝土重力坝,小型核弹都没有办法。

2)三峡大坝前,我们层层设防,对方大集群突防根本无此可能,即使被漏过的少部分飞机,在三峡大坝上扔下几颗炸弹,也不过是给三峡大坝挠挠痒痒而已,根本没有用。

 

但这就够了吗?还远远不够,这种讲法也不是国家威慑。

 

什么叫威慑?三峡大坝是国家的核心财产。打个比方,就相当于我的单元里有宝贝,我警告你,我的单元里有非常结实的防盗门和防盗窗,你进不来。但这就是你的勇气吗?你的勇气就表现在防盗门、防盗窗很结实上吗?这可能也算勇气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勇气的核心。

 

勇气的核心是:我这个宝贝就放在家里客厅的桌子上、茶几上,我没有防盗门,也没有防盗窗,但你进来动一下试试?动一下你就会有灭顶之灾。不能形成这样的威慑,我们就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俄罗斯在维护自己国家安全的时候,怎么使用核威慑?只有三条:

1)在俄罗斯及其盟国遭到核武器和非核武器进攻的情况下,俄有权首先使用核武器。

2)俄军主张一旦战争打起来,在投入10个师旅的兵力仍无法制止战争的情况下,毫不迟疑地投入战役核武器。

3)只要核大国的盟国向俄或俄有安全义务的盟国发动进攻,参与或支持进攻,俄就有可能对其发动核攻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小跟班打了我的小跟班都不行。你要留神,否则我就要直接打你。他们就用这种核威慑来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首先使用,毫不犹豫地使用,而且要对任何对俄罗斯国家形成安全威胁的力量去使用。

 

核威慑是什么?就是这个。

 

现在,鉴于三峡出现的情况,很多人都在研究考虑加强设防。但如果我们真的这么做,在某种程度上,正好上了对方的当。中国的军费有多少?武装力量有多少?第一流的设备有多少?

 

中国的经费和军费都非常有限,当我们把有限的军费大部分投入到防御首都、防御长三角、防御珠三角、防御三峡大坝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攻击力量?还有什么完成统一的力量?荡然无存。我们全都防,自己好了,对手的危险也没有了,我们统一的目标也搁浅了,所以今天的中国才会这样,防不胜防。我们要按照要点去布防,不能期望全部的军费都能完成有效的防御。

 

中国再不筑起这个核大坝,就不能有效完成国家安全的防护。我们经常讲中国的核实力越强,使用核实力的决心就越大。在台海地区和其他地区避免大规模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制衡美国和日本的战略图谋,并促使其分化的概率也就越大。

 

就像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一样,当时邓小平同志正在打上党战役。小平同志说:放开了打,狠狠地打,我们打得越狠,毛泽东在重庆越安全。如果没有这样的战略规划,我们可能就会以为,想办法跟国民党搞好关系,毛泽东在重庆就能安全。但恰恰相反,我们打得越狠,毛泽东在重庆越安全。

 

这种辩证关系同样适用于今天。当我们使用核实力的决心越大,我们避免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没有这种决心,没有这种意志,一心想着一定不要有大规模战争发生,到最后,也许大规模战争就真的难以控制了。

 

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有一条根本原则:危机升级的能力。没有能力使危机升级,危机就要失控。如果对方能够使危机升级,而我方不能使危机升级,那么危机必然要失控。这是国际上一个力量平衡的运用法则

 

如果一个国家不捕捉机遇,战略就是空的。如果不形成威慑,战略也是空的。没有战略,别人就会拿你的核心财产开玩笑。威慑不仅仅是力量的问题,在威慑中,使用力量的决心也占据了非常大的份额。

 

3          胆略与战略

  

人的主观精神状态,领导者的胆略,在战略构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成分。尤其对军队和军史来说,主观的意志和决心同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关系极大。

 

湘军悍将胡林翼在《曾胡兵法》里面讲:

 

兵事怕不得许多,算到五六分,便须放胆放手,本无万全之策。

 

我认为这是军事的核心,但我们却总是在追求百分之百,然而决战决胜有绝对的把握吗?永远没有这一天。兵事永远充满变化,一定是算到五六分,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机遇,然后抓住机遇。

 

比如,美国针对阿富汗的作战。“9·11”事件之前,美国根本没有进入中亚的机会。中亚是俄罗斯的后援,和中国关系非常好,以至于美国突然间进入中亚,我们安全部的一位主要领导在内部很小的范围讲: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美国人进入中亚。

 

“9·11”是一次非常大的机遇,美国人怎么抓住机遇的呢?美国人判断,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很可能是发动“9·11”的元凶,所以他们要去打阿富汗。但美国当时仓促到什么程度?连翻译都没有准备,美国军队中没有一个人懂得乌尔都语,因为那里不是他们的战略关注的重点。但没有准备也要打,因为时机在那里,一定要抓住。

 

进去以后出现了巨大翻盘,因为地面作战不用打了。北方联盟塔利班,阿富汗人打阿富汗人,美国人跟着北方联盟就开进了占领地盘,机遇就这样出现了。

 

机遇是从胆略中获取的。军队没有准备好,美国对阿富汗准备也不充足。但小布什坚持要打,这看似一意孤行,但打完以后立刻出现了机遇,美国也紧紧抓住了机会。这对我们未来对台军事斗争或者其他方向都有借鉴意义。因为在战略中,胆略的成分显得尤为重要。

 

讲到胆略与战略,我认为不得不讲一下海南岛战役。它是中国的一盘险棋。因为当时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打下海南岛,朝鲜战争一爆发,那么美国人割断的绝对不仅仅是台湾海峡,还包括琼州海峡。那么到今天,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可能就不是台湾问题,而是海南岛的问题。

 

19501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ericxu8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