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猪肉诗 杲之
苏东坡的猪肉诗 (2014-08-30 14:01:46)
▼
南宋诗人周紫芝的《竹坡诗话》里,有两则关于苏东坡吃猪肉的闲话。其一云: 东坡喜食烧猪,佛印住金山时,每烧猪以待其来。一日为人窃食,东坡戏作小诗云:“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在佛寺里面烧猪肉,是不得了的事,其所以不得了,不在于破了戒律,而是小和尚们实在受不了。与水煮鸡毛菜相比,红烧肉的香味足以要孩子们的命,偷尝一脔,是势所必然。这不能怪他们,你跟他说女人是老虎,又放一堆老虎在他身边,那他自比武松还勇猛。没有吃成肉,东坡的小诗,也并不豁达,盖自己极爱之物为人所窃,再豁达的人也不免内心酸楚。坡公洵古今第一猪肉控也。 另一则云: 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盌,饱得自家君莫管。”此是东坡以文滑稽耳。后读《云仙散录》,载黄升日食鹿肉二斤,自晨煮至日影下西门,则曰“火候足”。乃知此老虽煮肉亦有故事,他可知矣。 这一则据说与享誉后世的“东坡肉”有关,是苏东坡第一次介绍其做法,即“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止未及佐料耳。 黄州对苏轼和中国文学史都有极重要的意义。“乌台诗案”让苏轼差点被问斩,后经宰相、太后以及退居二线的前相王安石的说情,皇上才改死罪为流放,贬他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个职务相当于今天的县武装部副部长,是个让人很郁闷的职务,一代文宗而任县武装部副部长,我们都跟着他郁闷。苏轼到黄州后,老友马正卿为他申请了一片旧营地,在黄州城东,叫东坡。苏轼在此躬耕垄亩,还筑了“雪堂”,自号“东坡居士”。也就是说,苏轼是从黄州开始才叫苏东坡的。苏东坡在黄州时,创作风格大变,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进入文学史的作品。另外,我们知道他还是书法家,在黄州的第三年创作的《寒食贴》,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前两位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现在收藏在台北故宫。我们真的要“谢主隆恩”,没有杀掉苏轼,而只把他贬到黄州。至于县武装部副部长,如此想来,大体也还是个不错的职务。 说回到猪肉,黄州的猪肉比粪土还贱,这是让我们郁闷的另一件事。我们都懂得猪肉怎么煮了,但再也没有两毛钱一斤的好时光。苏东坡在黄州普及猪肉的煮法,是为当地人民做的一件实事、好事,不仅解决温饱问题,而且直接让大家奔了小康。“每日起来打一盌”,在GDP全球排名第二的共和国,也没有多少人来得起吧?当然,我们要提醒东坡,注意“三高”、多吃蔬菜。关于“东坡肉”的由来,今天的说法是“创制于徐州,完善于黄州,扬名于杭州”,这是苏东坡先后工作过的三个州,则黄州不管在文学史上、书法史上,还是在烹饪史上,都是一个极重要的转折点。 我爱苏东坡,我更爱猪肉。 版主:胖胖熊2011于2014_09_02 0:14:43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