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印度的,都会被印度奇葩的习俗震撼到,比如肯定是摇头、否定是点头,比如吃饭不用餐具全部是用手,再比如上厕所绝对不用纸,因为“脏”。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好奇过:
为什么印度人为什么如厕用纸是脏,但却不觉得用手脏?印度人是一种怎样的洁净观?硬核但不迎合,思想而非立场,大家日安,我是阿冉,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印度人为什么死不用纸?尽管这一期聚焦特定场合发生的习俗,但是请大家放心,本期内容没有什么重口味。
我们有一个很错误的认识,印度人不用纸,是不讲卫生,但其实,这还真不是一句落后、不卫生就能解释的。
印度人这个独特的方便习俗,有它独特的宗教哲学,我没有夸张,是宗教哲学。
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印度人无纸化如厕的秘密,我把这场厕内哲学进化史,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婆罗门教的排泄物神学;
第二阶段,伊斯兰教的体液政治学
第三阶段,大不列颠的殖民民俗学。
尽管这些概括,听着有点老不正经,但我今天这期内容,真的很严肃。我们就从排泄物神学开始。
第一阶段:排泄物神学 关于印度人如厕动手的习惯,我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婆罗门教的经典《奥义书》。
《奥义书》中,把人体看成一个微观宇宙,人体排泄行为被纳入雅利安人原始四元素中的“地”。
也因此,在吠陀时代,婆罗门祭司祭祀前,要进行"阿布舍克"(Abhishek)的净身仪式,用“水”冲刷掉“地”。
后来这个仪式慢慢简化为了局部清洗,毗湿奴派甚至还有具体的净化流程:三次掬水清洗、七步离开秽地、默念净化真言。
这也使得如厕,成了婆罗门的宗教仪式,被神圣化。
到了公元前2世纪,婆罗门祭司们,以印度人始祖摩奴之名,编撰了《摩奴法典》。
摩奴法典规定每日需进行十六项净礼(Nitya Karma)。其中"阿查曼"(Achamana)仪式,要求信徒用右手掬水漱口,左手则被严格限定为清洁身体的工具。
甚至有明确的经文:
“排泄后必须用左手和水清洁肛门,否则将破坏身体内部的达摩平衡。”
直到今天,印度教徒,仍然是左右手严格区分,右手吃饭,左手如厕。
而瓦拉纳西的婆罗门祭司们,今天还在遵循2000年前的仪轨:每日排便后用恒河水冲洗七次,同时默诵《梨俱吠陀》清洁咒文。
我去过瓦拉纳西,我看过恒河,我实在难以想象,这些高种姓的婆罗门,是怎么下得去手的,他们怎么忍心用恒河水冲洗七次,那可是恒河水!
摩奴法典除了规定了如厕方式,还把另一个东西写进了教义,那就是种姓制度。
人按等级高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还有教义背书:
最高等的种姓是婆罗门,由梵天的头化生,,第二种姓刹帝利,由梵天的双臂化生,第三种姓吠舍,是梵天的大腿,最低种姓首陀罗,是梵天的足部,而贱民,在种姓之外,是不可接触者,但又是“排泄物种姓”——因为所有秽物清洁工作,都由贱民来干。
婆罗门教的排泄物神学,一方面,把排泄行为神圣化,另一方面,又把排泄物种姓化,建构了一种畸形但自洽的洁净观,以至于,现代印度开始推行卫生纸时,贱民们却爆发“卫生纸抵制运动”(2016年),因为贱民们认为:
“机械化清洁会夺走我们的生存意义”。
我们是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甘当排泄物种姓呢?但现实中,就是有人甘当排泄物种姓,也可见,婆罗门教这套排泄物神学,洗脑功效多么可怖。
不过,1526年,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由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一个新的宗教,开始并行于印度教(新婆罗门教),建立自己的体液政治学。
这个宗教就是伊斯兰教。
第二阶段:体液政治学 终莫卧儿王朝一朝,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从没停止过宗教角力。
由于穆斯林皆兄弟的普世性,伊斯兰教从印度教,夺走了低种姓信徒,但很快,印度伊斯兰教也被种姓化,教内也搞起了伊斯兰版的种姓制度。
也可见,莫卧儿王朝的伊斯兰教义,沦为了政治工具,别说人被政治化了,连人的体液也被政治化了!
伊斯兰教法(Sharia)有一个"伊斯廷贾"(Istinja)净礼。
《古兰经》明确规定:如厕后需用水清洁。莫卧儿时期的《哈乃斐教法指南》详细规定了净下次数、水量标准和动作规范,还把便后卫生,纳入了穆斯林功德,简直和婆罗门教如出一辙。
第三阶段:殖民民俗学 1858年起,由于印度兵哗变,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英属印度拉开了它的历史序幕。
由于大英帝国以资本立国,不玩宗教那一套,也自然摒弃了前现代的宗教眼光,而是用科学眼光审视印度无纸化如厕的传统。
在科学眼里,印度无纸化如厕,不是教义,是不开化的民俗。于是,英国开始了移风易俗。
1858年,英国推行“卫生纸文明化运动”,在加尔各答建立首家卫生纸厂。
但是,印度的民族主义者,将有纸化如厕,看成西方文化侵略!
圣雄甘地在《青年印度》撰文:“卫生纸是英国削弱印度人肠道韧性的阴谋。”
我很理解印度人对无纸化如厕传统的捍卫,但甘地说这是削弱印度人肠道韧性的阴谋,这也太离谱!因为按照这个逻辑,英国人让印度吃干净的食物、喝干净的水,也是在削弱印度人铁胃韧性和免疫力的阴谋。
由于印度人把如厕问题政治化,英国就对如厕去政治化,这也成了殖民民俗学的开端。
英国科学家开始了对这个奇葩民俗的研究,他们发现,这个民俗,很科学。
印度在热带,夏季气温超过40摄氏度,又湿又热,卫生纸很容易成为细菌培养基,所以,印度人至今不用纸,不仅不落后,而且很卫生。
难怪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把水冲屁股,列为“夏日养生六法”之首。
科学数据似乎证明了无纸化如厕的好处,全印医学研究院2019年数据:水洗可使肛周大肠杆菌数量降低83%,而卫生纸仅减少27%,而且,还避免了对植物纤维的过敏,坚持传统水洗的人群,痔疮发病率比卫生纸使用者低41%,肛瘘手术率下降63%。
不过,印度,到底是印度,单反去过印度,就知道印度的水,有多干净,痔疮是低了,但是,肛门寄生虫感染率,高出了27%。
所以殖民民俗学这个东西,正着说,反着说,都能说,只要对殖民有力,什么学说都能有。
2014年,“清洁印度运动”新建1.1亿个厕所中,78%采用印度传统冲水系统,也是在极力去除“左手如厕”的习惯。
相信看到这儿,你对印度无纸化如厕,会有理性中立的认识。
它算不上什么落后民俗,也称不上本土智慧,但它成为了印度人最隐秘的认同建构。
就像那句口号,中国人喝自己的奶,印度人,用自己的方式上厕所。
这也让无纸化如厕开创了新的知识门类:认同定义学,在印度,厕所不止是个坑,它还印度人自我确认的认同空间。
厕所之外,人们按照古老的种姓制度,和量化的资产规模,从上到下,分成一个个群岛,但是在厕所之内,无论是婆罗门,还是贱民,再无认同的分别,在屁股冲水的那一刻,“我们都是印度人”。
无纸化如厕成为了所有印度人的自我确认,带纸进去的,非我族类。不带纸的印度人,也成为了人类族群中永恒的奇观,供人嬉笑,供人激赏,供人赞叹,供人惊愕。
屁股大的地方,上面却写着一部四千年的印度文明史。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如厕不用纸,才是印度人!
喜欢pptang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