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春天,傅增湘客居北京,正好赶上盛伯羲遗留下来的藏书散出。盛昱(1850-1899),字伯熙(一作伯兮),号韵蒔,意园,自号郁华阁者,满州镶白旗人。清宗室,历官编修、侍讲,官至国子监祭酒。他喜收藏,精鉴赏,诗文、金石均负时名。正文斋谭笃生、宏远堂赵聘卿两位书肆老板,用二千金买了数十箱盛昱的藏书。
傅增湘去宏远堂时,见到一部宋版《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直解》,便告诉赵老板,这是一部蜀人遗著,而自己是四川江安人,很想得到它。赵老板说:“书为合资买来,如果此书最终归我,那就好说了。”后来赵谭二人为书订价并以拈阄定归属,这部书归谭老板所有。谭老板也很懂得书籍的版本,但他以高价居奇,非五百金不卖。当时傅增湘手头拮据,对他说只有二百金,谭老板当然不答应,这事就搁置下来了。傅增湘回津后还私自惋叹。到了三伏天,谭老板突然得了一场病,病重时他对商务印书馆北京经理孙伯恒说:“傅君常欲得是书,吾固心许之,特价未谐耳。今余病恐不起,药饵之资不足于用,愿得二百金归之。”傅增湘听说后,也很感动急忙带钱去北京,将书买了回来。
傅增湘还购买过一部盛昱所藏的《洪范政鉴》。此书为盛氏藏书之冠,南宋淳熙十三年宫廷写本。这是南宋内廷遗留下来的唯一一部最完整的写本书。自宋至清末,它一直在内府保存了七百多年,民国初年才流落民间。其书笔法清劲,有唐人写经之风格,桑皮玉版,玉楮朱栏,有内府玺印,确实为罕见珍宝。他在盛家见此书后,梦寐不忘十余年。1928初春的一天,忽然有一书商拿此书出售,卖价很高,傅氏毅然把自己珍藏的日本、朝鲜古刻本三筐卖去,换来钱以购此书,真可谓“舍鱼而取熊掌”。从此,他的双鉴楼的“双鉴”之一,不再是元本《资治通鉴音注》,而是以南宋写本《洪范政鉴》来代替了。
《洪范政鉴》十二卷,宋仁宗赵祯撰。《洪范》为《尚书·周书》中的一篇,相传为箕子所作。箕子名胥余,商纣王诸父,封子爵,国于箕,故称箕子。时纣王暴虐,箕子谏而不听。比干强谏,纣剖比干腹,观其心。箕子惧,佯狂为奴,纣又囚之,周武王率诸侯伐纣,斩纣后,箕子随武王归于镐京。由《尚书·洪范》:“以箕子归,作《洪范》。”伪孔安国传称:“归镐京,箕子作之。”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曰:“武王伐殷,既胜……以箕子归镐京,访以天道,箕子为陈天地之大法,叙述其事,作《洪范》。”等记载可见箕子作《洪范》之说,其来已久。
此书成于康定元年(1040)前,英宗治平三年(1066),曾书于钦明殿的屏风之上,令君臣时时警戒。由于此为皇帝御撰,内容又是术数类天人预警之类,故向藏宫中,从未梓行。《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立朝之初,太史局就受命寻找过《洪范政鉴》等书,于淳熙十三年(1186)二月八日,令秘阁缮写《洪范政鉴》一本纳进。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牛员外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