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秧歌的黄仁勋与被十面埋伏的英伟达创头条·2024-01-28 01:37关注黄仁勋的危机感无处不在。 作者 | 史慧芳
来源| 创头条
时隔5年之后,黄仁勋低调来华。
前几天,英伟达CEO黄仁勋来到中国,到访了北京、上海、深圳三处办公室,还参加了中国区的年会。
在英伟达年会现场,黄仁勋穿上东北花棉袄马甲跳舞扭秧歌,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结束大陆之行后,黄仁勋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中国台湾地区,见了台积电CEO魏哲家和创始人张忠谋,讨论了AI芯片供应限制问题。
就在黄仁勋奔忙赶场子之际,英伟达市值再创新高,达到1.5万亿美元。
不过,虽处巅峰,英伟达却喜忧参半。
受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政策影响,英伟达面临着中国市场流失的难题。 另外,英伟达的芯片产能受限是 一个重大挑战。
有分析认为,中国市场很敏感,很特殊,老黄有必要来中国市场,表达善意。
再加上老对手AMD的紧追不舍,OpenAI、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大厂涌入,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这些都是英伟达和黄仁勋拿到的新考题。
在大陆扭完秧歌后,赴台见台积电大佬
2023年AI热潮汹涌澎湃。英伟达的芯片产能受限是其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在大陆扭完秧歌后,黄仁勋又赶到中国台湾地区,会见了台积电两大人物。
据台媒报道,黄仁勋于本周三与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夫妇以及台积电CEO魏哲家见面。
黄仁勋在出席英伟达台湾分公司年会前表示,目前正处于AI扩张与成长的开始,未来AI将改变一切,并且无所不在,但现在最大的挑战是AI芯片供给持续紧张。
“所以我们非常努力地工作,台积电和我们所有供应链合作伙伴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以跟上客户需求。今年将是重要的一年。” 黄仁勋说。
黄仁勋拒绝回答有关大陆业务的问题。
此前,英伟达为大陆市场推出特供AI芯片,在满足美国出口管制的同时维持大陆业务。
和台积电两位大佬会面前,黄仁勋先到访了中国大陆。
黄仁勋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办公室进行访问,和团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共商中国区市场战略。
在英伟达中国区年会上,黄仁勋顶着一头干练利落的花白短发,穿着一件黑色体恤,外面套着一件大花马甲,两手各顶一只红手帕,跳起了东北二人转。
至今网上仍流传着黄仁勋穿东北大花袄、跳秧歌舞的照片和视频。
黄仁勋已有数年没有来中国大陆。此次到访,从来到离开,一切都显得“静悄悄”。
黄仁勋此行没有与政府官员的会面,也没有商业发布,最主要的目的是与中国员工“欢度美好时光”。
有分析认为,老黄此次到访,有安抚员工和客户之意。
英伟达在中国大陆拥有近3000员工,涉及市场、销售、研发等职能部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设有办公室。
此外,中国市场很敏感,很特殊,老黄有必要来中国市场,表达善意。
中国市场成最大变量?
黄仁勋到访之际,正值英伟达在华业务面临不确定的时期。
对于英伟达来说,中国市场贡献20-25%左右的营收。 中国市场找英伟达订单的AI芯片,一年就超过70亿美元。
随着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收紧,英伟达面临着中国市场份额流失的难题。
英伟达的A100、H100不能卖,甚至连H800、A800这样的阉割版也不能卖,英伟达又阉割出H20系列来。
然而,这样的芯片,性能大降80%,价格却是略降,中国客户开始不买账了。
自去年11月以来,阿里、腾讯等中国大型云计算公司一直在测试英伟达的特供芯片样本。
他们已向英伟达表明,今年订购的芯片数量将远远低于原计划。
阿里和腾讯正在将一些订单转移给本土公司,且更多依赖公司内部开发的芯片。百度、字节跳动也是如此。
就连黄仁勋自己都说,中国大陆目前已有数十公司正在开发可与英伟达产品竞争的技术,这对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很不利。
目前国内的AI芯片企业包括华为昇腾、寒武纪、昆仑芯等。
华为已经发布了多款AI芯片,包括昇腾系列、麒麟系列等。华为昇腾 910B被普遍认为是目前最有望代替英伟达A100的产品。
有分析认为,中国云计算公司目前80%的高端芯片来自英伟达,未来5年可能会降到50%-60%。
连黄仁勋自己都承认,华为是“非常难对付”的AI芯片竞争对手。
有一个意外的小插曲是,这次英伟达大陆地区年会上,举行的抽奖活动,中奖人居然也叫华为。
一时摸不着头脑的黄老板现场发问:“为什么你的名字叫华为。”
不知是员工的恶搞还是偶然。
总之,华为在国产造芯上的奋起直追确实给英伟达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科技巨头都试图分一杯羹
英伟达的焦虑,不止失去中国市场本身这么简单。
就在黄仁勋来华的几乎同一时间,英伟达曾经最亲密的战友和客户——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策。
OpenAI不再满足于向英伟达购买GPU,将手伸向GPU上游生产端。
有报道称,奥特曼正与全球投资者洽谈,开始筹划自己制造AI芯片。
奥特曼曾担忧GPU的短缺及巨大花费,或许是他选择筹建GPU工厂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试图尽量降低英伟达的“卡脖子”风险。
选择涉足GPU上游领地的,不止OpenAI,还有谷歌、亚马逊、特斯拉、微软等,它们都宣布将自研AI芯片。
科技巨头纷纷亲自造芯,短期内对整体行业的竞争格局影响不大。
长期来看,随着各大公司能够不断增加自给自足的份额,可能会对AI芯片的竞争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而且,英伟达受产能限制,产品交付周期比较漫长,也让英伟达的老对手看到了机会。
在GPU领域,英伟达与AMD两者几乎瓜分了全球市场份额,前者占八成左右,后者占二成左右。
去年12月,AMD推出MI300x,宣称表现优于英伟达的H100。
英特尔也宣布,将在2024年上市一款GPU产品,名叫Gaudi 3,性能超过英伟达的H100。
此外,硅谷的AI芯片圈也有一种新趋势。
据360的周鸿祎称,OpenAI、微软、Meta、亚马逊、高通等科技厂商,都在做推理芯片。
“未来一到两年,大模型推理过程,将不再需要借助昂贵的GPU,就可以实现技术迭代,把算力成本降下来。我个人觉得,这个成本很快不是问题。”周鸿祎说。
AMD的CEO苏姿丰也提及,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AI加速器市场将达4000亿美元规模,其中将有50%以上的市场来自推理需求。
由于有诸多的潜在风险,尽管处在GPU领域的顶端,黄仁勋的危机感也无处不在。
“我们不需要假装公司一直处于危险之中。我们(确实)一直处于危险之中。”黄仁勋在一次演讲中说。
无论是中国市场的流失,还是产能受限问题,亦或是新老对手们的紧追不舍,这些都是英伟达和掌舵人黄仁勋需要解决的新考题。
喜欢gonewithsmoke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