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美国股市狂欢接近尾声
送交者: millionaires[☆品衔R3☆] 于 2014-07-03 20:19 已读 1731 次  

millionaires的个人频道

尽管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最近有些许动荡,但是作为其背后的原因——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却没有对持续上涨的美国股票价格构成明显压力,这看似矛盾的价格背离不禁引发广泛的讨论。已经维持五年的美国股票牛市,还会继续吗?这种资本狂欢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推动力?

俗话说,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很多经济学家过去五年来,不断诟病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但不能否认的是,美国确实在低通胀的大前提下,实现了实体经济领域的强劲复苏,失业率也显著地下降,这是美国股票价格坚挺的宏观经济推动力。

作为投资者,更有意义的是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也就是定量地分析美国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及宏观经济各项指标的相关程度。因为,从传统意义上讲,股票价格不仅仅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且还往往能预言未来上市公司的盈利趋势,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走势,也就是起到先行指标的作用。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将过去二十年的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走势作为样本,与美国主要宏观指标进行不同的量化回归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间,与美国股票牛市最相关的,恰恰是前文讲到的实体经济增长率,但是两个指标的走势基本是一致的,并没有太明显的先行作用。

这种现象还出现在欧洲股票市场上,虽然欧洲股票牛市到目前为止只持续了两年,但经济危机前后的欧洲经济增长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却意外得强。这不禁让我们开始怀疑传统理论的现实合理性,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反应速度,远远快于十年、二十年以前,任何宏观经济的微小变化,交易员都必须对策略进行适时调整,否则就会跟不上市场的价格信号。

可见,宏观经济学家对于股票价格的预言能力正在下降。说白了,现在股票投资最实用的,是对宏观现象的短期解读,而不是预言未来的大趋势,这个和目前国际投资银行里各色经济学家的定位,恐怕是不同的。反过来讲,预期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股票价格比起理论满腹的经济学家,也许更有用——人人都是宏观经济学家了。

自上而下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逐渐失效,自下而上的个股盈利分析似乎并没有过时。通过回归性分析,欧美股票价格对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相关性,在过去十年不断加强,这也符合前文分析的情况,即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在进入全球互联网时代后逐渐降低,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的把握更加准确。

因此,对于投资银行来讲,跟踪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比起宏观经济层面的研究投入,性价比显然更高。而且,上市公司整体盈利状况的分析,也越发具有宏观先行指标的作用,这个跟现代经济的财富效应是密切相关的。过去几年,美联储在金融危机解决方案中,反复强调的股市积极作用,就是发挥对公众的财富效应,牛市提升居民消费边际,带动经济复苏。

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收紧,其节奏变化对于美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期在某种意义上是正面的,即联储货币收缩速度慢于货币乘数扩张速度,这也就是为什么欧洲央行采取极端的负利率政策,目标都是提高货币流通的速度。
喜欢millionaire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illionaires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