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里有哪些看似正常的设计,其实是为了掏空你的钱包?
老爷们好!
今天要分享的这个话题
可以说和所有人息息相关——
“下馆子” 6park.com
平时朋友见面、情侣逛街、家人聚会
都少不了要找个饭馆
美美搓上一顿
但不知道大家
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每次吃完要付钱的时候
就发现不知不觉间
又点多了、花掉一大笔钱 6park.com
其实
这事儿还真不能怪咱自己
主要是商家“太坏了”
悄咪咪埋下了很多陷阱
只为掏空我们的钱包!
接下来我就给老爷们
详细盘点一波
餐厅有哪些看似正常的设计
其实是为了掏空我们的钱包~ 6park.com
1-扫码点单
老爷们可以回忆一下
十几年前去饭店吃饭
点菜都是用菜单的
几张菜品图配上密密麻麻的文字
可以说是“饭缩力”拉满 6park.com
还有那种
一张图都没有的纯文字菜单
更是“朴实无华”的典范 6park.com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
大大小小的饭店
进去都是直接扫码点餐
而这里面就隐藏着一些门道 6park.com
每个菜品
都配有至少一张的图片
另外还有诱人的描述
销量数据、食客点评等等信息 6park.com
有的商家
甚至已经用上动态图了 6park.com
这样的呈现方式
吸引力指数级增长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
这也想吃、那也想吃
不知不觉就点多 6park.com
这可不是我瞎说
有相关研究发现
“扫码点餐”相比于“菜单点餐”
平均的消费额会提高10%-15% 6park.com
另外
商家还会在点餐页面
设置招牌菜、推荐菜等等
引导食客的决策
消费者打开点菜页面
会习惯减少思考
更多依靠“自动化”决策
从而让消费额增加
不知不觉就点很多 6park.com
2-菜单心机
进一步仔细观察
点菜的页面
我们又能发现一些细节
比如
价格昂贵的菜品
往往会排在最前面的突出位置
心理学上把这种操作
称为“价格锚点” 6park.com
简单来说
上来先看到“硬菜”“贵菜”
消费者会在心里默认
这家店“档次比较高”
然后继续往下看
会觉得好像大部分菜品
都“没有那么贵”“比前面的便宜”
然后就潜移默化的点了很多 6park.com
又比如
各种菜品的名称
都变得“又臭又长”了
以前叫“番茄炒蛋”
现在成了“法式酸番茄配黄油鸡蛋粒” 6park.com
有些菜品的名字
那真的就是硬往上加字 6park.com
这看似有点“憨”的操作
背后也是暗藏玄机的
文字和我们的感官
是存在一定关联的
就比如前面的番茄炒蛋
看到“法式”就会联想到“尊贵优雅”
给原本的家常菜
套上了一层buff 6park.com
再比如
价格的结尾都用8、9
这个套路
在超市里也很常见
9块9和10块、19块8和20块
虽然差的微乎其微
但我们会不自觉的认为前者便宜很多 6park.com
再结合上各种“凑满减”活动
为了达到满减的门槛
会点很多本来不想点的菜
看似凑到满减剩了20块
实际已经多花了几十块了 6park.com
3-店铺装修
首先是灯光方面
餐厅会优先暖色的红、黄光
相关研究发现
这两种光顾客满意度更高
更愿意多花钱 6park.com
很多餐厅的灯光还很昏暗
视觉上的限制导致出现“感官补偿”
味觉变得灵敏
吃东西就会觉得很香、吃完还想吃 6park.com
其次有些餐厅还会装电视
干扰食客对自己吃没吃饱的认知
延长用餐的时间
从而增加潜在的消费 6park.com
另外
还有大行其道的透明厨房
让食客一进到店里
就能感受到美食的视觉、嗅觉冲击
从而增加饥饿感
产生更多消费 6park.com
以上
就是餐厅为了让你多爆金币
悄悄埋下的套路
总之
老爷们平时出去下馆子
如果不想莫名其妙就点很多
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
把持住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