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笑口常开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250张老照片,看一百年来中国人怎么过年
送交者: 牛员外[♂☆★★★★湖边健走★★★★☆♂] 于 2025-02-05 5:13 已读 2464 次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250张老照片,看一百年来 6park.com

中国人都怎么过年? 6park.com

这是一组老照片,记录了中国人100年来过年方式的变迁,时光一去不复返,不少过年的老规矩我们可能都忘了,但还是过去过年有年味呀! 6park.com

一、 百年前的春节 6park.com

近年的春节气氛越来越淡,随着时代发展,春节日益淡化是个无可奈何的事。百年前的春节(当时称“过年”)与现在迥然不同,现在,让我们看看过去的老北京人是怎么样“过年”的吧。 6park.com

6park.com

拜年作揖

“作揖”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交礼节,自春秋时期就已流传,拜年的作揖,又称拱手礼,自明朝以后广泛应用于官俗各类社交场合。拜年时作揖要采取左手包右拳的姿势,是因为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讲究以左为尊。 6park.com

6park.com

四合院中放盒子

放盒子,那是一种把烟花和鞭炮合在一起放的种类,两者结合,彼此呼应。清时有《竹枝词》专写放盒子:“花灯彻夜是元宵,盒架高支望去遥,最怕层层分不断,连皮带骨一起烧。” 6park.com

6park.com

芝麻秸挺直,象征“长命百岁” 6park.com

6park.com

踩“祟”【踩芝麻秸】

一来芝麻开花节节高,麻秸不是圆形而是带棱的,风干后踩起来声音特别脆响,所以有“岁岁平安”的含义,二来芝麻秸挺直,一般总有一米多长,象征“长命百岁”;人们一边踩岁,也就一边祈祝自己一年更比一年好,能够长远地丰衣足食,“脆脆生生”地过好日子。院里撒祭灶时买的芝麻秸,尽情地在上面踩来踩去,美其名曰“踩岁(碎)”。大人小孩一齐踩岁,那芝麻秸被踩碎的破裂声尽管远不如炮仗响亮,但噼噼剥剥的十分有趣,而且与人们“岁岁平安”的愿望相合。 6park.com

6park.com

正月里,老北京人时兴逛庙会

京城中各大庙会、厂甸、白云观等处都向百姓开放,这些娱乐场所都热闹非常。也有去较远的郊区如妙峰山等处拜佛,可谓人声鼎沸。这期间也有民间花会在庙会上或街道上表演,有舞狮、踩高跷、耍中幡、跑旱船等。 6park.com

6park.com

正月初五,这天称为“破五”,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这时妇女才可出门上街。过年初五前妇女们一般都不出家门的。 6park.com

6park.com

妇女出门上街、逛庙会。 6park.com

6park.com

百年前的孩子也喜欢买“半空”吃。 6park.com

6park.com

正月不剃头 剃头死舅舅

清初,满清政府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时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政府对抗,于是就用“思旧”的谐音“死舅”,编唱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的民谣。时至今日,全国仍有很多地方恪守着正月不进理发店的习俗,这倒给理发师傅们每年放了一个月的“年休假”。 6park.com

6park.com

天桥的民间杂耍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白云观庙会

老北京人过年时,孩子、大人的衣着都要焕然一新,大人要嘱咐孩子听话,相互间不许打架,成人之间也不许抬杠拌嘴,过年期间言谈话语切忌打、杀、死之类不吉祥的语言,偶然间不慎摔坏了盘碗,全家人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出“岁岁(碎碎)平安”,用以化解那不愉快的瞬间,创造一个和谐、吉祥的节日气氛,高高兴兴过好“年”。 6park.com

6park.com

1919年2月1日,农历春节,外出上香的妇女与路边的叫花子。 6park.com

6park.com

1919年2月1日,农历春节,街上挂着长命锁的孩子。 6park.com

二、民国时期春节 6park.com

现今无论中国还是海外华人都统一称为过“春节”,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却一直称之为“过年”。直至1913年(民国二年)7月,民国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向袁世凯大总统呈上一份报告,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 6park.com

算起来,到今年(2018年)中国人“过春节”只有105年的历史! 6park.com

6park.com

叩拜长辈

初一早晨晚辈给长辈拜年,要行叩拜礼,即跪拜磕头,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尤其是孩子们给长辈们磕头拜年。还行这种礼仪。 6park.com


叩拜神灵

当时的人们在迎接财神和灶王爷的仪式时,都要行叩拜礼,以示诚心。 6park.com

6park.com

芝麻秸为“踩祟”

过年之前,小贩挑着芝麻秸沿街叫卖,为的是过年“踩祟”用。 6park.com

进入腊月根儿,院子地上满铺着芝麻秸,大人小孩一齐踩,那芝麻秸被踩碎时发出噼噼剥剥的破裂声,与人们“岁岁平安”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原来认为“年”就是个“祟”,是个没头没脸的大怪物,过年时就要跑来一次,必须把它撵跑,放炮仗和踩麻秸的目的都在于此。 6park.com


在商店购买花炮

爆竹是中国特产,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6park.com

6park.com

元宵“边摇边卖”

每年春节 老北京饭馆售卖“元宵”。在繁华东的路边,元宵“边摇边卖”。 6park.com

6park.com

逛庙会

老北京人过年时最大的乐趣就是逛庙会。庙会为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6park.com

老北京的寺庙多,所以庙会也多。据1930年调查,较大的庙会,城区就有20处,郊区有16处。以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花市、白塔寺庙会为最。老北京庙会不但有风味小吃,民间花会,还有各样技艺表演。 6park.com

老北京庙会上还经营各种百货,大到古玩字画、珠玉绫罗,小到针头线脑、花鸟鱼虫,还有许多日用之物,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6park.com

每到庙会时,京城各处的百姓汇聚而来,有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有品尝风味小吃的,还有观看花会表演的,还有的就是来“逛”的。 6park.com

下面的一组照片就是民国时期老北京庙会的写照。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1940年春节,街头踩高跷。 6park.com

6park.com

1940年春节,寺庙内烧香祈福情景。 6park.com

6park.com

1940年,春节期间舞龙。 6park.com

6park.com

1940年,春节期间的山西运城。 6park.com

6park.com

1940年代,过年时,长辈给孩子们发红包。 6park.com

6park.com

1942年,春节期间的街头秧歌队。 6park.com

6park.com

1946年是二战结束的第一年,以下是一组美国人镜头下上海人的春节。春节期间,街头巷尾热闹非凡。老照片为上海人来人往的街道,大家都在赶着回去和家人团聚,庆祝春节的到来。 6park.com

6park.com

正在抖空竹的男子,围观群众即有包含各个年龄层,大家都在认真的观看,左右面的两个小朋友,看得尤其认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环节,右后面杂志摊的老板相对来说有,带有那么一丝不屑。 6park.com

6park.com

春节贴对联的原始意义是为了驱邪、避邪。现在增加了喜庆元素。可谓是家家户户春节必备项目之一。老照片为贩卖对联的商贩,正在写对联的横批“百无禁忌”。 6park.com

6park.com

春节习俗,放鞭炮首当其冲,寓意着辞旧迎新。这也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娱乐之一。老照片为放炮的男子,小一点的孩子们都躲在他的身后,等待着炮声的想起。 6park.com

6park.com

新年除了穿新衣,吃饺子,压岁钱应是所有孩子最期盼的环节,年夜饭前,晚辈向长辈拜年,而长辈发给晚辈红包,勉励晚辈在新的一年学业进步,更上一层楼。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老照片为妈妈在给孩子发压岁钱。而先拿到压岁钱的哥哥,站的比直等待拍照。 6park.com

6park.com

春节期间,最快乐的要属孩子了,他们的新年愿望更是简单,穿新衣,吃饺子应该算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四姐弟的合影,笑得好开心,而最小的老幺儿,好像并不知道他们在拍照,而常不配合。 6park.com

6park.com

家门前,抱着孩子的父母,与邻居共同享受着春节的喜悦。而孩子的手敞开着,在等在着谁的拥抱! 6park.com

6park.com

笑的开心的男子,手拿金钱叶,寓意着明年财源滚滚。 6park.com

6park.com

春节期间不论身在何方,都要回到家乡与家人相聚共同欢渡。图为家门前玩耍的祖孙俩,宝宝刚刚学习走步,眼神盯着旁边的人群,奶奶在身旁一步也不敢松开。 6park.com

6park.com

摊子上卖玩具,假的关公刀是男孩子们的最爱 6park.com

6park.com

写春联 6park.com

6park.com

老式电影院 6park.com

6park.com

烧香 6park.com

6park.com

街头小摊 6park.com

6park.com

上海一家 6park.com

6park.com

街头卖年货的摊位 6park.com

6park.com

1949年,上海,街头卖年货的摊位。 6park.com

三、五十年代的春节 6park.com

1949年初,从腊月到正月,老北京人过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春节!除夕之夜还是在民国北平市政府的管制下,到了正月初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接管原国民党北平市政府。古城北平和平解放了!从此,北平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年的老北京人过了一个平生最具特色的春节! 6park.com

6park.com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从西直门入城接管北平防务 6park.com

1949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十三兵团所属第四十一军,奉命首批从西直门、德胜门、复兴门入城接管北平防务,北平和平解放。播音器中响着:“亲爱的同胞们!北平得到了真正的和平!你们早晚盼望的解放军进城了!他们带来了中国人民的光荣的胜利!……” 6park.com

6park.com

1949.2.3.解放军入城仪式开进到前门时的情景 6park.com

据《中共北京历史》记载,1949年2月3日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初六,那一天北风呼啸,天气很冷。人民解放军举行了解放北平的盛大入城仪式。由上图可见,正阳门前人头攒动,呼声震天,人们翘首观望行进中的队伍,热烈的气氛融化了冬天的严寒。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41军,迈着有力的步伐,缓缓通过高大的正阳门,同时向全世界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6park.com

6park.com

春节,上海老城隍庙九曲桥上熙攘的人流。 6park.com

6park.com

1950年代,春节期间还定期举办庙会,这是庙会上的小吃摊。 6park.com

6park.com

每年春节,都有大批猪牛羊肉运入京城。也有农民趁着过节,早早地背着自家的鲜鱼到市场上兜售。 6park.com

6park.com

但即使这样并不高的要求,有时也得凭紧紧巴巴攒下来的票证,到供销合作社去购买。1956年02月11日 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为市民提供水果 6park.com

6park.com

至于糖果、零食,也是过年才有得见,舍得吃的东西。 6park.com

6park.com

买糖果过新年。 6park.com

6park.com

当时过春节,除了吃好的,最大的乐子就是逛庙会。庙会上吃的多,玩的也多,对于孩子们来说,大人给买个风车或者一串糖葫芦,他们就举着到处疯跑。 6park.com

6park.com

厂甸庙会售卖的大糖葫芦,是儿童的最爱。 6park.com

6park.com

1950年代的天桥,说相声的撂地表演,游人踊跃。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1953年春节,天津市汉沽区芦台一家人吃团圆饭。 6park.com

6park.com

1953年春节,北京的儿童在天安门前放爆竹 6park.com

6park.com

1953年,天津市棉纺二厂军属杨淑琪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到厂里的合作社百货部选购花布。 6park.com

6park.com

1954年春节,河北省唐山解家套农业生产合作社,小女孩陈小翠正在试穿妈妈做好的新衣。 6park.com

6park.com

1954年春节,河北省晋县五区刘靳庄,两位小姑娘荡秋千。 6park.com

6park.com

1954年,东北各地的工人和农民们在春节期间展开工农联欢活动。图为辽宁省鞍山市工人们欢迎来自东北各省农业劳动模范参观团。 6park.com

6park.com

1956年春节,北京市宣武门外牛街的小孩子们游戏。 6park.com

6park.com

1956.侯宝林与郭启儒在春节联欢会上说相声 6park.com

6park.com

1956年春节,北京郊区的一户农家第一次用上电灯。 6park.com

6park.com

1958年,响应爱国卫生运动号召,春节期间每个市民到大街上打扫卫生。 6park.com

6park.com

1959年人民公社大食堂 6park.com

6park.com

春节期间北京各界20多万人举行庆祝大会。 6park.com


1951年春节,河北省乐亭县朱各庄小学的学生为村民表演秧歌舞,这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 6park.com

6park.com

1956年春节前夕,四川双流县彭镇供销合作社的流动推销小组把大批年画及文具用品送到农村。 6park.com

6park.com

1957年,天津,天后宫春节庙会景象。 6park.com

6park.com

1957年春节,上海街头,扯铃摊上的表演吸引不少小顾客。 6park.com

6park.com

1957年春节,沈阳风动工具厂的工人鞠复海和俞凤仙在春节举行 婚礼,接受朋友们的祝贺。 6park.com

6park.com

1959年春节,北京南苑人民公社的老太太们跳起了秧歌舞。 6park.com

6park.com

单位发电影票,组织联欢,街道组织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贴上装饰。 6park.com


许许多多的人,就结伴去购置年货,大街上人头攒动,个个笑容满面的! 6park.com

6park.com

各厂矿机关也都要举办文艺晚会,郊县文化馆则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演出。 6park.com

6park.com

条件一般的,买上一张毛主席年画,是春节最好的装饰品。 6park.com

6park.com

春节前国棉一厂女工在百货公司郊区门市部购买过节用品。 6park.com

6park.com

至于面包和蛋糕,那是一般人吃不上的“奢侈品”。义利食品公司在春节期间为市场生产大批高级糕点 。 6park.com

6park.com

市民在买过年糕点 6park.com

6park.com

1954年,在朝鲜前线某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一起欢度胜利后第一个春节。这是欢度春节的集会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表演化装高跷。 6park.com

6park.com

1954年春节,河北省晋县五区刘靳庄的两位农村小姑娘快把秋千荡得和树梢头一般高了。 6park.com

6park.com

1955年春节,北京市的小学生们慰问军人家属洪老先生和洪老太太。 6park.com

6park.com

过年了,除了有好吃的,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做做玩具,家里有点余钱的干脆直接给孩子们买点。简简单单的“大刀”、面具、小风车,不算很精致的娃娃,就足以让一群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6park.com

6park.com

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这一刻别提多幸福! 6park.com

6park.com

放鞭炮,似乎是男孩子们小时候最期待的事儿。 6park.com

6park.com

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 6park.com


1957年北京郊区,人们在看春节的文艺演出,寒风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6park.com

6park.com

1956年的春节,村民围坐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远方的祝福。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所以,在那之前收音机才是人们最爱的娱乐消遣之一。 6park.com

6park.com

1954年春节,河北 6park.com

6park.com

1959年春节,河北 6park.com

6park.com

1958年春节,齐齐哈尔 6park.com

6park.com

1953年春节,大连 6park.com

6park.com

1954年春节,河北 6park.com

6park.com

1959年春节,黑龙江 6park.com

看了以上的一系列新闻纪录照片,你有什么想法呢?点赞?还是发表点评论呢?六十年的变迁,变化真是太大了! 6park.com

四、60年代的春节 6park.com

“凭票、凭证、限额、限量”的办法供应生活必需品,是老北京人对票证时代刻骨铭心的记忆。粮票、油票、肉票、糖票、布票、工业券...,凭副食购物证按家庭定量购买的芝麻酱、粉丝、...,逢年过节,才供应少量的蛋、鱼、花生、瓜子、熟肉制品、豆制品、白糖...等等,花色虽多,数量极为有限。平日已感困苦,春节更觉艰难。 6park.com

6park.com

春节买点水果,也不是随意的,要凭证、按家庭人口供应,品种更是寥寥无几,没有选择余地。 6park.com

6park.com

过春节包一顿肉饺子是全家人一年的期盼。这是1962年春节京郊农民一家六口包饺子。 6park.com

6park.com

1960年春节,人们在南京夫子庙花灯市场上选购花灯。 6park.com

6park.com

1960年1月30日,一年一度的北京春节环城赛跑从天安门广场开始。 6park.com

6park.com

1960年春节,河南省郑州市区古荥人民公社幼儿院的孩子们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演出小节目,给老人拜年。 6park.com

6park.com

波折坎坷的60年代,北京的新年是“革命味儿”的,老北京过的是“集体年”。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会。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 6park.com


购买年画 6park.com

6park.com

游艺会上的套圈游戏 6park.com

6park.com

北京西城区拥军团拜会。团拜会是“团体拜年会”的意思,是一种集体祝贺节日的礼仪形式。在中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前夕举行团拜会。 6park.com

6park.com

不少“生于六十年代”的北京人可能听到过自己的哥哥、姐姐这样向父母拜年:“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 6park.com

6park.com

连年夜饭,有的都是在公共食堂解决的。 6park.com

6park.com

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馅饺子就显得分外香。 6park.com

6park.com

对于孩子来说,春节永远是快乐的。糊个纸灯笼,红色小鞭炮拆开来单个儿放,都能让快乐延续一年。 6park.com

6park.com

著名的“面人郎”郎绍安捏出的小面人个个栩栩如生 6park.com

6park.com

春节为工农兵群众的演出 6park.com

6park.com

1961年春节,北京逛厂甸庙会的孩子们品尝大串糖葫芦。 6park.com

6park.com

1963年北京春节庙会.在冰场上表演大头娃娃舞。那时的庙会朴素、热情、不以赢利为目的。 6park.com

6park.com

物资极度匮乏,山里红都没多少。春节庙会卖大糖葫芦在1964年算是新闻。 6park.com

6park.com

凭票供应的年代,人们抢购的景象 6park.com

6park.com

1967年寒冷的春节 6park.com

6park.com

1968年春节,先在“忆苦思甜”大会上吃“忆苦饭”,然后再回各家吃“年夜饭”。 6park.com

6park.com

文革时期,吃饭前的统一行动。“早请示、晚汇报;三忠于、四无限。” 6park.com

6park.com

1969年1月8日赴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在天安门宣誓,他们将在山村过“革命化春节”。 6park.com

6park.com

1963年春节,在北京“体育庙会”上,正在进行摔跤比赛的少年。 6park.com

6park.com

1966年春节前夕,上海市民在商店里选购塑料花。 6park.com

6park.com

1961年春节,山东 6park.com

6park.com

1964年春节,北京 6park.com

6park.com

1966年春节,上海 6park.com

70年代的春节 6park.com

风起云涌的70年代,从“上山下乡受教育”到“恢复高考”,从打到“美帝”到“中美建交”,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在时代巨变的浪潮中,北京的春节越过越充满了“改革味儿”。 6park.com

6park.com

70年代初期,物质还不够丰富,买个年货甚至要批条子。 6park.com

6park.com

70年代春节市民购买商品 6park.com


春节置新衣,的确良料子最抢手,但不好买。好容易扯到布了,还要在自己或者邻居的缝纫机上连夜赶出来,在初一那天穿上,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 6park.com

6park.com

娱乐节目更不像后来那么丰富,能够买台收音机,年三十围着一起听就很幸福了…… 6park.com

6park.com

排队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也成了过年一景,那个年代号召知识青年下乡,城里的家庭大多骨肉分离,因此这个电话尤为珍贵。 6park.com


趁着新年照张全家福,成了一种时髦。 6park.com

6park.com

到了70年代后期,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了。大核桃巧克力、话梅糖等恢复生产,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种新产品安排生产供应。 6park.com


人们放鞭炮、包饺子、发压岁钱、互相拜年,这些传统习俗没有丢。 6park.com

6park.com

过年贴窗花自是不能少的,那时候窗花都是家里手巧的人剪的,小孩子喜欢的不得了。往被雾气染得白茫茫的窗户上,贴上红红的窗花儿,过年的气氛,别提有多浓! 6park.com

6park.com

过年了,春节高跷队引来许许多多观众 6park.com

6park.com

城里过年买点响炮 6park.com

6park.com

年夜饭也从以前的素菜为主变成了有鱼有肉的各样菜式。菜虽没有现在多,没有现在的花哨,但满嘴儿都是年味儿! 6park.com

6park.com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中国春节期间访华,北京人为他的交通出行扫雪。 6park.com

6park.com

1978年 著名的“西单民主墙”。 6park.com

6park.com

1978年春节期间冷冷清清的菜店 6park.com

6park.com

1978年春节,凭证购买定量供应的花生、瓜子。 6park.com

6park.com

1978年1月8日赴京上访群众要求平反冤假错案 6park.com

6park.com

那时代家家春节都买年画,可是品种单调。 6park.com

6park.com

70年代,群众用拖拉机装扮的彩车闹春。 6park.com

6park.com

1978年春节,北京 6park.com

6park.com

1978年春节,北京 6park.com

6park.com

1978年春节,南京 6park.com

6park.com

1974年春节,通辽 6park.com

6park.com

1978年春节,解放军北京部队某部和丰台区人民群众一起联欢。 6park.com

6park.com

1978年春节,北京街头看电影海报的人们。 6park.com

6park.com

1978年春节 6park.com

五、八十年代春节 6park.com

从改革元年的一九七八年算起,荏苒辗转,至今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 6park.com

改革开放的到来。于是一些被批判了十多年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又悄悄地回到北京人的身边。 6park.com

6park.com

妇女们又开始流行烫发了 6park.com

6park.com

北京人开始享用廉价出租车——“黄面的”。能坐七个人、能拉电视机、跑上10公里、才花10元钱——思念呀。 6park.com

6park.com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设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这也成为北京市第一家经营快餐的中外合资企业。当年春节北京的小孩子以吃肯德基为最高的要求。 6park.com

6park.com

1987年 长安街第一次出现了圣诞老人。 6park.com

6park.com

八十年代大白菜仍然是北京人过年的主菜。 6park.com

6park.com

1981年春节前的画摊,年画越来越少,以大美人为主的挂历充斥市场。 6park.com

6park.com

下岗的、待业的、春节练摊已渐成风气。 6park.com

6park.com

农民工成为新的群体,春节回家难,又爱又恨“铁老大”。 6park.com

6park.com

1980年代全国气功热,北京的信徒在接收大师的发功。 6park.com

6park.com

春节穿新衣,红旗商场到后来的百货大楼是最时尚的存在。以前,普通人家过年才会添新衣,所以每到新年,有新衣服穿,自然是开心极了! 6park.com

6park.com

走红 一度停办的庙会恢复了,许多传统小吃也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1985年骑驴逛庙会是北京白云观庙会的一绝,备受儿童们的欢迎 ‍ 6park.com

6park.com

1988年,买盏龙灯欢庆龙年 6park.com


作为礼品,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到80年代问津者日少,年礼的文化渐浓,明信片、贺卡、挂历流行起来。 6park.com

6park.com

商场卖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样化,下图是八十年代中期春节时的北京王府井,人们在抢着买平时买不到的糖果。 6park.com

6park.com

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节的时候,人们纷纷上街采购大件。 6park.com

6park.com

1983年1月31日,春运期间,上海站客运员在候车室向顾客宣传乘车安全知识。 6park.com

6park.com

80年代春运时,登上火车的人。 6park.com

6park.com

1985年春节前夕,湖南省益阳市大桥农贸市场各种农副产品十分丰富,平均每天成交额达4万多元。这是蔬菜区一角。 6park.com

6park.com

1985年春节,刚刚进入中国不久美国迪士尼动画人物和中国老百姓在八达岭长城合影。 6park.com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笑口常开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