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AI眼镜的风吹得猛烈了些。
11月12日,百度首款AI眼镜推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市面上随后传闻小米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新一代AI眼镜的发布,并已与歌尔股份(002241.SZ)达成合作,预计该产品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面世。
近日参考消息网引用美国《纽约邮报》网站11月12日报道称,苹果公司正在大幅减少Vision Pro头显设备的产量,甚至可能在年底前停止生产这种一开始受人追捧的产品。此前,知名苹果爆料人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也透露,苹果公司内部已经悄然启动了代号为“阿特拉斯”(Atlas)的AI眼镜项目,旨在收集苹果员工对智能眼镜的反馈。
事实上,AI眼镜并非新物种。早在2021年,Meta与雷朋(RayBan)联名的初代智能眼镜Ray-Ban Stories就已经发布,彼时销量惨淡。
不过,Meta第二代AI眼镜产品的意外热销,让行业看到了新希望。据TheVerge统计,截至2024年5月Ray-Ban Meta的全球销量可能已经突破100万副。今年9月底,Meta又亮相了新一代AI眼镜Orion,同时也是Meta首款AR眼镜。
Ray-Ban Meta的成功证明了智能眼镜类产品成为AI终端落地场景的可行性。但苹果头戴式设备Vision Pro停产的消息又给市场稍稍降了下温。
对于Vision Pro的“滑铁卢”,多名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是“苹果光环”下的“预期过高”。
事实上早有媒体报道,苹果一开始给其代工商立讯精密(002475.SZ)下的单就在40万台左右。高昂的价格和不匹配的体验也使其退货率居高不下。
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Vision Pro所肩负的责任已经完成。“它至少让人们不再认为头戴装置只能用于娱乐。”TrendForce集邦咨询资深研究副总经理邱宇彬认为,Vision Pro在元宇宙装置的多样性、适用性方面跨出了很大一步。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AI眼镜市场尚处在技术创新与市场认知之间的“拉锯战”阶段。它会是继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超级硬件市场吗?下一个杀手级应用又是什么? 6park.com
巨头入场
掀起这波智能眼镜热潮的是百度发布的小度AI眼镜。
该款眼镜首搭中文大模型,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识物百科、视听翻译和智能备忘等功能。
从硬件设置上看,小度AI眼镜搭载了16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结合了四阵列麦克风和定制的开放式防漏音扬声器单元,基于其电路架构设计,能够实现56小时待机。此外,眼镜的重量仅有45g,和佩戴普通眼镜几乎无异。
图源:百度微信公众号
小度科技CEO李莹表示,小度AI眼镜将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上市,价格“物超所值”。
另外,有消息称小米正在布局新一代AI眼镜,届时将与歌尔股份合作,全面对标Meta Ray-ban。该眼镜搭载 AI 功能、音频耳机模块、摄像头模块,并将以小米自有品牌形式发布。消息称雷军对这款AI眼镜的销售预期设定在“三十万台以上”。而此前小米已经在2021年发布了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
不过截至目前,小米和歌尔股份方均未对此传闻做出回应。
今年3月,小米就曾试水智能眼镜类产品,推出了MIJIA智能音频眼镜•悦享版,零售价为599元。
从百度已公开和小米目前传闻的信息来看,二者的智能眼镜均强调AI功能,不同于AR眼镜侧重于将虚拟与现实融合。
另外,据国内研究机构Wellsen XR Research透露,三星预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其首款AR眼镜。这款设备或将命名为“AI智能眼镜”,搭载高通专为AR开发的骁龙AR1芯片,同时支持谷歌开发的Gemini人工智能大模型。据悉,该产品重量仅为50克,并计划首批生产50万台。
图源:图虫创意
已经推出Ray-Ban Meta的Meta今年也发布了最新的Orion,宣称将AR和AI技术融合,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称其为“地表最强”。据Meta介绍,每副眼镜的生产成本大约1万美元(约7万人民币),这可能也是史上最贵AR眼镜。
Orion的镜片被厚重黑色边框包裹,重98g。眼镜采用分体式设计,与Meta自研的肌电手环相适配,拥有手部跟踪、眼部跟踪、头部追踪等多种交互方式。
在演示视频中,用户戴上Orion可以刷网页、看短剧,甚至玩一些简单的3D游戏。当然,你也可以在Orion上听音乐、接视频电话。
不过,目前该款眼镜尚未对外正式开售。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其X平台账号发文披露,Orion最快在2027年将实现量产。
近日,扎克伯格在接受The Verge采访时,提到了智能眼镜的发展路径:初期阶段,全息图的实现或许会先于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入。而在全息图技术以亲民价格实现规模化生产之前,人工智能的集成已悄然成为可能。
他认为,未来市场上将并存两种智能眼镜形态,分别是追求极致体验的全息眼镜,以及注重性价比、专为人工智能体验优化的简约眼镜。
此外,混合现实头显作为另一探索方向,虽与智能眼镜在形态上有所差异,却同样承载着实现全面计算与沉浸式体验的愿景。“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不盲目追求眼镜的传统外形,而是致力于将全部计算功能融入一款更接近于头显或护目镜形态的产品中。”扎克伯格说。
Vision Pro为何“失意”?
在行业内,AR、VR、MR等设备被统称为近眼显示产品。
苹果Vision Pro也曾被视为近眼显示类设备的一个标杆。它是苹果战略层面的新品,也是苹果对下一代交互方式的探索。无论成功还是“失意”,它或都能给行业敲响警钟或带来启示。
邱宇彬了解到,Vision Pro第一代折戟之后,苹果原先想在现有架构下做改良,“将价格从3499美元降低到2500美元左右”,但其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邱宇彬认为,Vision Pro的目标用户不仅仅是纯粹的消费者,还包括一些软硬件开发者或在元宇宙领域长期发展的开发商和企业,让这些开发者和企业探索如何在该设备上增柴添火。从这个角度看,苹果是已经达成了第一个目的。另外,Vision Pro在作为生产工具、替代现有的笔记本层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图源:截图自苹果官网
据外媒预测,Vision Pro 2有望在2025年秋季至2026年春季期间发布。
据报道,核心硬件方面,Vision Pro 2预计将搭载苹果M5芯片,相较于初代采用的M2芯片,性能或有大幅提升。苹果在推出首款Vision Pro时,虽已搭载当时最先进的M2芯片,但随着M3、M4芯片的快速迭代,高价位的Vision Pro在芯片配置上略显“保守”。此次升级至M5,或将使Vision Pro 2与同期发布的Mac电脑在性能上保持同步,避免重蹈覆辙。
外观方面,Vision Pro 2 极有可能将延续初代产品的造型。他强调:“苹果正为Vision头显系列酝酿多项创新,但至少有一版Vision Pro 2——假设它能如期问世——在外观上几乎与现款无异。真正的变革,在于其内核,尤其是处理器的全面升级。”
下一代Vision Pro可能往什么方向探索?
在邱宇彬看来,下一个阶段有可能是高端跟入门两个产品齐头并进。
一方面,现阶段较高端的装置仍会继续推行。“如果这个应用未来要替代目前手头上的笔记本,它在视觉体验上肯定不能有任何妥协,所以苹果仍会继续推进高端产品,只是在现有架构上再做降本。”邱宇彬表示。
另一方面,苹果可能会尝试推出一些较低成本的方案,产品的分辨率不需要做到那么高,开放给资金没那么充裕的开发商或勇于尝试新品的消费者。随着市场的扩大,相关开发商的兴趣也将与日俱增。
近眼显示市场仍在初期
从今年整体情况来看,近眼显示市场并没到爆发期。
TrendForce集邦咨询近日发布数据显示,预测2024年近眼显示设备规模(AR/VR/MR)出货量为940万台,对比2023年的950万台同比下滑2%。而日前Omdia最新预测数据亦显示,近眼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出货量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1721万片,与2023年大致持平。
“未来头戴装置量的增长是确定的,但可能在25、26年之前看不到爆发性增长的情况。”邱宇彬表示,有很多厂商推出芯片,但产品与消费者预想中的舒适、轻便和多元的体验仍有一定落差。因此很难产生绝对的爆款,而更可能是厂商们前赴后继地把市场份额垫高。
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2025年近眼显示装置设备规模出货量增速有望达到57%,在2026年至2030年整体复合增速约为30%。但这个增速仅是基于目前近眼显示装置行业市场基数较低,即使每年三四十个百分点的增速也不算高,快速增长期可能表现为以每年翻倍的速度扩张。
图源:图虫创意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万雯认为,无论是AR还是VR,产品如果要实现产业化,尺寸缩小化、轻薄化都是必由之路,尤其是AR眼镜更被期待是像佩戴普通眼镜一样,在重量上相差无几。
有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XR在初始阶段面临着两大瓶颈:一是AI生态尚未成熟,没有办法为XR提供很好的支撑,“AI是XR产品的灵魂”;二是在硬件层面,电池、光学系统等,仍存在较大挑战。
对于近眼显示的国产显示屏供应商而言,他们尚未吃到苹果Vision Pro头显带来的蛋糕。“假设其出货量为50万台,那么大约对应到100万片屏幕,这些屏幕的供应几乎全部来自索尼。”邱宇彬说。
不过,未来这些厂商或也能从Vision Pro的经验中窥见机会。邱宇彬认为,Vision Pro的解法一方面是重新设计产品架构,另一条捷径是采取更多元的供应链策略。目前国内厂商在硅基OLED上的投入很积极,大厂在选择供应商时也会将这些厂商纳入名单之中。
对于供应链厂商而言,在产品规格上至少满足行业领导者10%的标准,并在价格上想办法做一些差异化,这很可能是他们接下来在业绩增长上可以仰赖的关键点之一。
6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