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评DeepSeek

送交者: wangguotong [☆★★声望品衔12★★☆] 于 2025-02-04 0:35 已读 6485 次 大字阅读 繁体阅读
钝评DeepSeek

作者:赵磊   发布时间:2025-02-04 

 



一、DeepSeek炸街了

 

我儿子三、四岁的时候,家人们在餐厅聚餐,他突然张开嘴巴惊恐地高呼:“活了,活了!”

 

看着他满嘴的油炸蚂蚁,有几只已经深度求索到了舌根,于是举座粲然。

 

蛇年伊始,满屏都是“DeepSeek”。

 

DeepSeek炸翻了整个世界,以至于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Josn Hawlaey,急吼吼地拿出了《美中人工智能能力脱钩法案》。

 

据说,这个被称为“最强脱钩”的法案一旦获得通过,那么美国和中国在AI领域将各奔东西,绝尘而去。

 

看着惊恐万分的美国佬,新春快乐的中国人亦是“举座粲然”。

 

DeepSeek正在动摇强者制定的游戏规则,这是没有疑义的。然而DeepSeek的意义,并不只是打破了美国垄断人工智能的神话地位,而是有着更深远和更宏大的意义:AI正在改变,或即将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不论是惊恐万分,还是举座粲然,DeepSeek必将载入史册。

 

这让我想起了两年前,对于马克思“消灭劳动”的预言(赵磊:《资本主义在作死,消灭劳动白日梦》,载乌有之乡2022年9月13日),不少人一脸的疑惑,那表情历历在目……

 

——有位经济学博士甚至讥讽地反问:“给机器人插电,难道就不需要人力了吗?”言外之意,连这种好逸恶劳的话都说得出来,你老马还怎么号召人民革命?

 

直到今天很多人依然坚信,即便AI冲击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但颠覆性的改变(比如马克思的“消灭劳动”),如果不是妄想,那也只能是遥遥无期的大头梦。

 

这里不讨论“消灭劳动”是不是白日梦,只谈谈DeepSeek激发了我的一些断想。

 

拙文题目中的“钝”,是愚钝或迟钝之意。这并非自谦。外行点评DeepSeek,难免有班门弄斧之嫌,所以只能是“钝评”。

 

二、实话实说

 

忝列学界之中,我尤其关注“DeepSeek锐评某某学界”,诸如:“DeepSeek锐评中国文学界”,“DeepSeek锐评国内哲学圈”,“DeepSeek锐评经济学界”……

 

DeepSeek的锐评令我噗嗤,更令我深思。

 

比如,对于中国经济学五大核心期刊(《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DeepSeek得出“中国经济学五大期刊的共性问题”是:

其一,“洋八股”盛行:过度追求形式规范(如固定引言-文献-模型-实证结构),抑制原创性思想。

 

其二,脱离中国现实:许多研究用中国数据验证西方理论,却未能构建解释中国经验的独立框架。

 

其三,政策依附性: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绑定过紧,导致“解释现实”多于“批判现实”。

 

其四,圈子文化:投稿关系网、单位出身等非学术因素影响发表机会,青年学者突围困难。

 

DeepSeek给出的建议是:

(1)理论本土化:从中国改革实践中提炼新概念(如“体制内市场”“地方政府竞争”),而非简单套用西方范式。

 

(2)方法多元化:接纳质性研究、历史分析与跨学科视角,打破“唯计量”迷信。

 

(3)学术独立性:建立更透明的审稿机制,减少行政力量干预,鼓励批判性研究。

 

(4)青年扶持:设立快速通道,支持高风险高创新性的研究。

 

还有更犀利的,DeepSeek对“经济学实证计量方法”的锐评,那就是“一点面子也不讲”了。比如,针对计量分析中常用的OLS(普通最小二乘法),DeepSeek的评价是:
“经济学家的初恋,计量学界的避孕套。”无论数据多肮脏,套上“控制变量”就能假装纯洁无瑕。只要P值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科技频道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主贴被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