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萧鸾是白眼狼?看看萧道成当年所作所为就明白,他的心早就凉了
送交者: 曾经的我们[☆★★★声望勋衔15★★★☆] 于 2025-02-10 23:17 已读 385 次 1 赞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永泰元年(498年),齐明帝萧鸾身患重病,外有北魏孝文帝连年南征丧师失地,内害怕自己死后齐武帝萧赜遗留的辅政大臣王敬则叛乱,就命吴郡太守张环屯兵其周围,以防不测。

朝廷突然地军事调动,自然瞒不过王敬则,本来王敬则就对萧鸾不满,见萧鸾如此防备自己,自知难逃一死,立即打着高帝旧臣的旗号,打算拥立高帝之孙萧子恪反叛,一时间跟随者众多,数量多达十万。 6park.com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摄于1983-1986年) 6park.com

但这些人都是裹挟前进的百姓,别看声势非常浩大,但无论是士气和装备都远远不如官军,很快就被官军斩杀传首,叛乱仅仅持续了十天而已。

事后,萧鸾的侄子萧遥光就劝萧鸾,认为萧鸾登基多年了,依旧有了打着高帝旗号作乱,不如将高帝还残留的子孙全部杀了算了,高帝就是南齐开国之君萧道成,也是萧鸾的叔叔,早些年,萧鸾阴差阳错上位,自然得防着高帝一脉,但他防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一个字“杀”。

从登基那年开始,齐高帝和齐武帝的儿子已经全部被处死,就连文惠太子萧长懋的儿子也没放过,到了王敬则叛乱的这一年,萧道成这一系仅有一些年纪较小的孙子辈、从孙辈宗室,大概有七十多人。

萧鸾一听,很有道理,将这些残余的高帝子孙召进宫内毒杀,碰巧,先前被拥立作乱的萧子恪跑了回来,原来萧子恪早就知道王敬则不能成事,因而叛乱之初就直接弃郡逃亡,一路跑到建康,找到萧鸾,将王敬则叛乱的前因后果告诉了他,并且表示,自己从未有叛乱之心,也因为他的到来,加上这帮宗室年幼,没啥权力,萧鸾才放了这些人,保留了高帝最后的血脉:

大司马王敬则于会稽举兵反,以奉子恪为名,明帝悉召子恪兄弟亲从七十余人入西省,至夜当害之。会子恪弃郡奔归,是日亦至,明帝乃止,以子恪为太子中庶子

可以说,要不是萧子恪,高帝子孙就彻底被屠戮了,而侥幸活下来的萧道成孙子萧子显在南梁时期写下了《南齐书》,声称萧道成对萧鸾“太祖抚育,恩过诸子”,简直比亲儿子还亲,但萧鸾上位后如此“报答”叔父,简直就是“白眼狼”。 6park.com

萧道成 6park.com

问题是,萧道成对萧鸾真的是视如己出吗?我看未必。

宣帝(萧承之)殂后,后(萧道成母亲陈太后)亲自执勤,婢使有过误,恕不问也。太祖(萧道成)虽从官,而家业本贫,为建康令时,高宗(萧鸾)等冬月犹无缣纩,而奉膳甚厚。后每撤去兼肉,曰:“于我过足矣。”——《南齐书.卷二十》

这是记载萧鸾小时候的事情,萧鸾的父亲萧道生早逝,年幼的萧鸾交给叔叔萧道成抚养,萧道成是庶出而萧道成则是嫡子,萧道成的母亲陈太后和萧鸾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自然不怎么待见他。

萧道成称帝前担任过两次建康令,第二次担任建康令的时候,陈太后已经去世了,可见这件事发生于他第一次担任建康令的时候,也就是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这一年,萧鸾仅有两岁,萧道成也只有两个儿子,即萧赜、萧嶷。 6park.com

萧鸾小时候过的很一般 6park.com

无论是地位还是年龄上,萧赜无疑是最高的,但此处只列举萧鸾在冬天没有“缣纩(丝织品)”,可见只是萧鸾穿不上而已。

虽然萧道成没有义务克扣给亲妈和亲儿子的待遇来给萧鸾吃好穿好的,但也谈不上所谓的“恩过诸子”,更别说堂兄弟之间的关系几乎就是冷漠。

某次萧鸾素服出行,不小心遭到小贩的冲撞而受惊,萧嶷得知后将这件事告诉了萧赜,萧赜却拿这件事当笑话听:

王子侯旧乘缠帷车,高宗独乘下帷,仪从如素士。公事混挠,贩食人担火误烧牛鼻,豫章王白世祖,世祖笑焉

萧赜、萧嶷和萧鸾算是一起长大的,但几乎没有私交,结合两位堂兄弟的嘲笑,可见自幼寄养在叔叔家的萧鸾对他并不上心,亲情的疏远,让他的心理遭受了扭曲,也为日后屠戮宗室埋下了伏笔。

而除了吃穿用度方面,萧道成对这个大侄子的教育也不是很热心,要知道萧道成可是格外重视教育的帝王,儿子出镇地方后,还不忘派人前往讲学,孙子辈也是从小跟随名师学习。

比如第五子萧晔出镇的时候,萧道成命大儒刘瓛为其讲《五经》等等,也让南齐宗室文人辈出,和萧鸾差不多大的萧赜都有诗作传世,但到了萧鸾这里,别说读书了,连士族的基本常识都不懂。 6park.com

萧赜诗作 6park.com

当朝大儒王晏就评论过萧鸾,称他“鸾清干有余,然不谙百氏,恐不可居此职。”

身为极为重视教育的萧道成抚养长大的侄子,萧鸾的表现,仿佛啥也不懂,大概率就是读书识字完事了,别说大儒了,正经的学业估计都没有。

有人说了,萧道成担任建康令的时候,不是“家业本贫”吗,自然将好的都留给亲儿子了,问题是萧道成发达了,也没怎么提拔大侄子啊。

泰豫元年(472年),萧鸾入仕为安吉县令,而这一年,萧道成已经入朝成为辅政之一,到了萧道成平定桂阳王刘休范之乱晋爵为公的时候,萧鸾仅仅担任永世令而已,永世县位于丹阳郡,也就是今天的溧阳市天目湖镇附近,和萧道成的距离并不远,相见萧道成,仅仅一天就到了。

但就是这短短的距离,萧道成也没想到这个大侄子,依旧让他担任小小的县令,要知道南朝的高门豪族普遍拒绝出任庶务过多的县令之职,而萧道成正处于即将篡位的状况下,萧鸾仕宦理应对标大族而不是二流的士族。 6park.com

当时高门豪族普遍拒绝出任庶务过多的县令之职 6park.com

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萧道成篡位自立,新朝已立,自然得分封亲族,萧道成将儿子们都封了王,但萧鸾仅仅获封西昌侯这个邑千户的侯爵,南北朝不乏篡位后将侄子封王的皇帝,但作为萧道成抚养长大的侄子,萧鸾别说王爵了,连个公爵都没有,对这个侄子,说不上有多好。

除了封爵方面,对于萧鸾的婚事也是一拖再拖。

建元三年(481年)的时候,萧鸾才得以成婚,这一年,萧鸾已经快三十岁了,萧道成在这个年纪都抱上孙子了,一般而言,古人十五岁就要考虑婚事了,在萧鸾十五岁的这个年纪,萧道成第五子萧晔及其诸弟均未出生,而萧赜、萧嶷又年长萧鸾十来岁,在这段时间,萧道成需要考虑婚事的仅有萧鸾一人,并不存在萧道成儿子太多无法照顾侄子的可能,也不可能事情多到十五年都没考虑侄子成婚问题。

在没有外力的阻挠的情况下,萧鸾的晚婚必然是萧道成主动造成的。

萧鸾成婚次年,萧道成就去世了,而萧鸾的妻子也是普通士族刘惠端,萧道成快死了才想起这个大龄侄子还没成婚,这叔侄关系根本谈不上有多亲密。

可见在萧道成生前,萧鸾的地位和日子也就是普通甚至稍差的宗室待遇罢了,想想,一个两岁就寄居在叔叔家里孩子,叔叔不关心,堂兄弟整天白眼,名义上的奶奶也不对自己怎么样,也没经历啥正经教育,叔叔发达后,对自己还是不怎么好,甚至一再打压,就连婚事也是拖到了三十岁才成婚,也造成了萧鸾对叔叔这一系的痛恨。

到了齐武帝萧赜时期,出于对亲兄弟萧嶷的不放心,开始提拔不怎么起眼,也没什么篡位风险的萧鸾,但重用归重用,他对萧鸾也不是完全放心的,临死前,留的是萧子良辅政,萧鸾不过是“共下意”的参考对象,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更比说还有王晏、徐孝嗣这两个人与其对抗。

毕竟萧赜眼里,王晏对萧鸾评价颇低,徐孝嗣也曾经弹劾过萧鸾,二人都有旧怨。 6park.com

竟陵八友 6park.com

谁知道萧子良幕佐萧衍叛变,将萧子良欲矫诏自立的事情捅了出去,萧子良矫诏失败,不少势力投奔了萧鸾,而萧鸾又拉拢其他人,搞出了伪诏,自封为尚书令,在尚书台的王晏和徐孝嗣受制于萧鸾,成为萧鸾一系的人马,最终助力于萧鸾上位。

萧鸾作为旁系,上位后还有一帮高帝、武帝的子孙,在萧鸾眼里,这些不过是带点亲戚关系的前朝余孽而已,并非萧鸾的宗室,萧道生的后代才算萧鸾的宗室,为了皇权稳定加上萧道成之前对自己的种种过往,萧鸾不杀他们难道留着过年?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因为当初的阴影,萧鸾一朝,叔侄关系非常和睦,比如亲侄子萧遥光,上来就是封王,而且直接留在京城辅政。

至于朝廷百官,也得小心翼翼,毕竟要说苛待侄子,下场可不好。

比如宣德太仆刘朗之,因为不赡养大侄子,嫂子被迫改嫁,萧鸾得知后,当即免了他的官,然后禁锢终身,这个例子在萧鸾时期,多少带有一些个人情绪在里面了。

可以说在萧鸾执政之前,普通官员最忌苛待侄子,似乎也说明萧道成带个他的阴影实在是太大了。

喜欢曾经的我们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