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被曹叡任命为托孤大臣完全是个意外,曹叡死的时候虽然年仅36岁,但临死前脑子已经有点糊涂了,曹叡原本选的曹宇为托孤大臣,曹宇谦虚了几句,刘放、孙资忽悠曹叡立曹爽,原因就是当时曹爽正好在一旁,曹爽当时吓得汗流满面,紧张得不敢说话,还是刘放提醒。 6park.com
曹叡托孤于司马懿和曹爽,是受到了孙资和刘放的影响 6park.com没多久曹叡又反悔了,不准备用曹爽和司马懿,结果再次被刘放和孙资两人说服,两人强行把着曹叡的手写下诏书,放弃曹宇,选择曹爽和司马懿。
晚年病重的曹叡实际上被刘放和孙资两人控制,这两人觉得曹爽软弱,好控制,于是卖了个人情给曹爽,两人还是为自身利益考虑才建议曹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的。
曹爽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推上了历史舞台,此时的曹爽别说有野心,当辅政大臣都是诚惶诚恐的,生怕自己做不来。
但是,人是会变的。
曹爽担任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领兵三千。 6park.com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105349d14154622a046a1cf828f319e~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9851577&x-signature=Rh13wGgKYUJDhqI50R7o6Xudk5w%3D)
大将军曹爽 6park.com
司马懿担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领兵三千。
从官职地位来看,曹爽比司马懿略高,大将军高于侍中,假节钺高于持节,但是,司马懿可是身经百战,文武双全,一路建功立业上来的,曹爽什么功劳也没有,什么能力也没有,就是靠身份起来的。
曹爽与司马懿无论是能力、名声、威望、手段都有着巨大的差距,这种辅政安排为后来的高平陵政变埋下了伏笔。
刚刚辅政的曹爽是没有任何野心,尽心尽力与司马懿一起辅政,曹爽经常与司马懿一起商议处理政事,但是时间一长就变了。
曹爽手下的亲信丁谧出了馊主意,建议曹爽专权,记住这个事件,这是曹爽作死的开始。 6park.com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bce738e689e54263813cfa9016cad89e~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9851577&x-signature=mmSYwBK8eJPlB3d9SpAMATCn4YE%3D)
司马懿 6park.com
丁谧建议曹爽尊司马懿为太傅,剥夺司马懿的三千兵权,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剥夺蒋济禁军兵权,改由曹爽的弟弟曹羲统领,曹爽的另一个弟弟曹训则统领禁军武卫营。
这是标准的专权行为,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剥夺司马懿和蒋济的兵权,曹爽以自己的兄弟控制京城兵权,有了兵权就能控制朝政,曹爽做到了。
曹爽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就是他的职责与权限,司马懿甘愿退居二线,也有韬光养晦的意味,但曹爽之所以同意这么做,就是因为滋生了野心。
这个时候的曹爽最多就是想专权,当个权臣,要说他想颠覆曹魏政权,还为时过早,但并不排除曹爽有这种想法,即使曹爽没有,曹爽手下亲信迟早也会劝他这么早,只不过局势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
权力是有毒的,一旦拥有就会上瘾,曹爽就是这样的人。 6park.com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218d405f50b24c2097af5bbf653cbada~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9851577&x-signature=A%2B5yVpVggNN%2Fj%2BEH64%2FIH8rDIIY%3D)
曹爽专权干了不少坏事 6park.com
排斥了司马懿之后,曹爽干了哪些坏事?
1、亲征蜀汉。
曹爽征蜀是为了建立军功,建立军功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个人威望,不排除此时的曹爽有了更大的野心,也就是篡位,这种以建立军功的征伐往往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地位。
比如说司马昭灭蜀之后,就成为晋王,迈入篡位的关键步骤,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也是靠对外战争建功立业,然后一步步封公称王的。
但可惜曹爽失败了,兴势一战别说建功立业了,差点曹爽本人就交待在那里了。
2、软禁太后。
曹操听从何晏的计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实际上就是软禁,后来司马懿控制洛阳,就是拿着郭太后的诏书起兵,至少有个名义。
3、排斥异己。
曹爽不懂用人,只知道唯亲,只要是自己的亲信,就大力提拔,比如李胜、何晏、丁谧;只要是自己的政敌,就大力打压,比如司马懿、卢毓、傅嘏。 6park.com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a5fd804eba28437cb3958de1fd028975~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9851577&x-signature=JKJbd0I1W%2FlwgJDKK7ixBd6ii6A%3D)
曹爽培养亲信 6park.com
曹爽这种行为只会在朝中树立大量的敌人,朝廷那么多官员不可能都是曹爽的亲信,这也是日后司马懿发动政变获取巨大支持的原因之一。
4、逾越礼制。
曹爽专权之后,饮食、车马、服装与皇帝类似,这可是谋逆的重罪,但这还没完,曹爽还霸占了曹叡的妻妾,还私自拿国家的乐器和兵器为自己所用,这里任何一件行为都是重罪,只是因为曹爽掌权,别人奈何不了他,否则就是诛三族的罪。
如果史书记载属实,曹爽大概率是生了篡位的心,敢用皇帝的礼制,霸占前皇帝的妃子,把国家的财产当成自己的,这些行为就是篡位。
当然了,这些事曹爽是不是真的干了,也还存疑,尽管史书记载了这些事,只是因为司马懿赢了,曹爽输了,这其中是否有猫腻,不得而知。
高平陵政变时,曹芳已经18岁了,按道理来说,差不多快要亲政了,曹爽显然不会还政于曹芳。
曹爽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只有两种后果:一、像霍光那样孜孜业业当个权臣,二、像梁冀那样被皇帝诛杀三族。 6park.com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668d9401d35e47f5ba9db38a29547cbb~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9851577&x-signature=Qmgq2X%2BxwiQvZeG8nkXrzoX4yeA%3D)
曹爽跟司马懿本质上是一样的 6park.com
历史上的权臣都不好当,曹多手下也有一帮亲信,中国历史上绝大多争权夺利的事是手下人蛊惑了,曹爽排斥司马懿就是手下人建议的,曹爽手下这些人希望曹爽能够改朝换代,那他们就能成为开国功臣,获取荣华富贵。
权臣当不好,都会被皇帝消灭,而且三族都跟着消失,尽管霍光善终了,但他的家族全部被诛杀,一样是被灭族。
从曹爽当时的行为来看,他是有篡位之心,曹爽手下亲信已经建立了排斥司马懿,那么必然会建议曹爽篡位,曹爽已经逾越礼制,回不去了,只有一条篡位路走到底,否则就是身死族灭,曹爽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有待分析。
但可以肯定的是,曹爽也不是什么好人,他跟司马懿一样,都想篡位,不同的是曹爽失败了,司马懿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