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李世民清查囚犯,死囚脖子上有个“胜”字,李世民:刀下留人!
送交者: yyykc[☆★★★声望勋衔15★★★☆] 于 2025-02-06 0:01 已读 2034 次  

yyykc的个人频道

世界名迹 6park.com

唐朝,贞观二年,一个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刘恭,正坐在狱中等待他的最终审判。此时,唐太宗李世民已经亲自查看了他的案件档案,原本已批准了他的死刑。然而,李世民突然觉得这其中有些蹊跷,这个刘恭只是一个普通百姓,怎么可能谋反?他决定亲自核实一下。 6park.com

6park.com

刘恭的脖子上有一个“胜”字形的胎记,这本是他的父母给他起名时的希望,象征着将来能有所成就。可没想到却成了他被误判谋反的罪证。听闻此事的李世民沉思良久,觉得仅凭一个胎记就判定一个人的生死实在不合常理,于是在行刑前紧急叫停,赦免了刘恭,并下令释放。 6park.com

6park.com

唐朝初期,律令已经几经修改,大量减少了死刑条款,与之前相比,全国的死刑犯大幅度减少。然而,李世民仍觉不够。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632年,死刑案件复核时发现死刑人数增长到了390人。这一激增使李世民感到其中可能有隐情,随后他前往查看这些死囚。 6park.com

6park.com

传统的看法是当权者为了巩固权力,对犯人采取极为严厉的刑罚,在死刑之前往往要经过多次复核,以尽量避免错判。我国北魏时期就提出了死刑复核制度,汉代开始萌芽,隋朝进一步完善,唐朝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李世民深谙其残酷性,因此总是尽可能地给死刑犯寻找生路。 6park.com

6park.com

而李世民的仁慈不仅如此。公元632年,他竟然做出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决定。因为当时正值年关,他认为即使是罪大恶极之人,在临死之前也应与家人团聚,便让390名死囚犯暂时回家,要求他们来年秋天主动回来受刑。这样的信任让囚犯们感激不尽,纷纷保证一定会回来自首。

到了来年秋天,令人惊讶的是,这390名死囚全数回归,遵守了他们的承诺。李世民见状,欣然决定赦免他们的死罪。 6park.com

6park.com

这并非唐太宗第一次展现出他对死刑的慎重。更早的一次,他因一件冤假错案心生悔意。公元631年,一个名叫李好德的人因精神失常,出口不逊攻击朝廷被判死刑。大理寺审理此案的张蕴古认为李好德是精神病患者,希望李世民酌情处理。然而,张蕴古没想到,李世民一听,其实早有心软的想法。在这之后不久,李世民得知张蕴古徇私,被迫下令将其斩首。 6park.com

6park.com

事后,李世民深感悔恨,认为自己当初因情绪和一时之怒杀错了人,因此痛下决心,要实行更为严谨的审查制度,将已有的“三复奏”改为“五复奏”,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再发生。 6park.com

6park.com

李世民心中的愧疚和悔意,也促使他在处理死刑案件时格外审慎。再来看看最初的刘恭事件,他虽因一个“胜”字胎记被判谋反,但经李世民之手,得以昭雪释放。李世民的仁慈之举,不仅为刘恭赢得新生,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明君的典范。 6park.com

6park.com

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我们看到,李世民不仅是一位有权的大帝,更是一位心怀仁慈,深感责任的统治者。他的这些举措,无疑大大提升了唐朝的治理水平,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成为历史上备受尊敬的“天可汗”。 6park.com

6park.com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通过这些揭示了皇权下的人性光辉,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关心百姓,重视人命的皇帝。他的不少政绩,使他在历史中成为一位智慧与仁德并重的君主。而这些故事,如同一面明镜,照亮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角落,让我们看到了李世民心中那份至真至善的帝王之心。

喜欢yyykc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yyykc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