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他死于1279年,却值得被人铭记千年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7★★★★♂] 于 2025-02-01 0:02 已读 3825 次 2 赞  

wwwyu的个人频道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元军攻至崖山。对南宋小朝廷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此时南宋只有十万军民,无论是士气还是战斗力,都远远不如元军。

为了逼迫守将张世杰投降,张弘范火攻不成后,下令封锁整个海湾,以断绝宋军的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在缺水和柴火的情况下,宋军不得不饮用海水,但即便如此,依旧不肯投降。

眼看逼降不成,张弘范下令猛攻,二月六日,宋军抵挡失败,眼看小朝廷就要被俘,张世杰派小船来到幼主赵昺那里,打算将赵昺接走,然后伺机突围。

然而在赵昺身边的丞相陆秀夫却坚持不肯走,认为现在的局势,很容易被人出卖,要么就被元军俘虏,说什么也不肯走。

张世杰无奈,只能作罢。 6park.com

投海殉国 6park.com

而随着元军的不断进攻,陆秀夫这里岌岌可危,三月十九日,崖山被攻破,陆秀夫深感突围无望,为了避免受辱,将妻儿老小赶下海去,而后背着赵昺投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而随着赵昺的身死,传承三百年的大宋王朝宣告了灭亡。

有人说,陆秀夫本不止于此,为何不带着赵昺逃亡呢?哪怕苟延残喘也好啊。

但对于陆秀夫等人来说,神州已经陆沉了,已经没有了南宋的立足之地,即便运气好,逃出去又如何呢?

两浙丢了、福建丢了、江西丢了、广西也丢了、现在连广东也丢了,再往南逃,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如今没了疆土,也没有足够的军队,这让一心抗元复宋的陆秀夫彻底绝望了,在最后一丝希望没有后,他才决定跳海。

当然,他也可以选择投降,但他身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宁可投海,也不愿做那降臣苟延残喘,他就是要用自己的死,维护大宋最后的尊严,维护这个民族最后的脸面。

说实话,陆秀夫所处的时代,应该是汉人士大夫最为绝望的时代。 6park.com

陆秀夫所处的时代,应该是汉人士大夫最为绝望的时代 6park.com

在陆秀夫出生那一年,也就是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率兵南下,打算挟灭金国之威一举灭了南宋。

没想到,看着柔弱的南宋军民,居然在抵抗中爆发了空前的战斗力,让蒙古人头疼不已,无功而返,暂时让南宋有了一口喘息之机。

可以说,陆秀夫从一出生开始,南宋就处于风雨飘摇的王朝末期。

此时的陆秀夫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忙着读书。

读书干什么呢?在陆秀夫眼里,并非为了做官,而是达成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

宝祐四年(1256年),十九岁的陆秀夫参加科举,以二甲第二十七名成为了进士,而这一年,状元是江西人文天祥。

而考中进士后,就可以为国出力了,不过考中进士后不是立即授官的,就在陆秀夫等待的日子里,蒙古人再度南侵了。

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大汗蒙古分三路南下攻宋,一时间各地告急。 6park.com

蒙古分三路南下攻宋 6park.com

眼看局势危机,不少人提议宋理宗南迁,如今南宋已经在南边的临安了,再往南要去哪里呢?而且真的迁都,意味着放弃了淮南,彻底失了人心。

因而对于南迁的提议,宋理宗沉默不语。

只是随着宋军的节节败退,南迁的计划再度被提起,此时已经授官的文天祥上疏怒斥,结果无人响应,文天祥一气之下,辞官归乡。

至于陆秀夫,人言微轻,根本说不上话。

或许南宋命不该绝,在西线亲自征战的蒙古汗死于钓鱼城下,中路征战的忽必烈眼看始终攻不下鄂州,为了争夺大汗位置,宣布撤军。

南宋又得以喘息。

这是这次南宋得以保全,那么下次还这么幸运吗?谁也不知道,陆秀夫也不愿意干等,他想立即报国。

景定元年(1260年),陆秀夫投奔淮南制置使李庭芝,成为其诸多幕僚之一,而在李庭芝麾下,陆秀夫靠着自己的能力,深受李庭芝的赏识。

咸淳三年(1267年),忽必烈整顿内部后,再度入侵南宋。 6park.com

咸淳三年(1267年)局势 6park.com

这上次入侵不同,这次忽必烈得到了很多南宋降将的支持,尤其是擅长水军的刘整,在刘整的建议下,元军组建了水军,并且以襄阳为突破口。

只要攻破襄阳,元军就可以顺长江而下,直扑临安。

而在围困襄阳期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此举就是为了招抚北方汉人,更是为了招降南宋将领。

毕竟改了国号之后,忽必烈的战争并非入侵,而是改朝换代的战争,他们投降,只是为了效力于正统王朝罢了,一时间,投降忽必烈的南宋将领无数。

咸淳九年(1273年),苦撑襄阳六年的守将吕文焕选择投降,襄阳城破。

至此,南宋再无防线,忽必烈完全可以随时南下灭宋。

就在忽必烈忙着训练水军攻打临安的时候,宋度宗驾崩了,群臣拥立四岁的赵㬎为帝。

只是皇帝登基了,江山都快要没了,在吕文焕出面下,长江沿线的守将纷纷投降。

眼看南宋就要覆灭,恰好刘整去世,贾似道打算趁机反攻,可惜丁家洲一战,南宋仅有的精锐全军覆没,南宋灭亡进入倒计时。 6park.com

德祐元年(1275年)局势 6park.com

眼看南宋即将覆灭,李庭芝的幕僚们纷纷逃亡,唯有陆秀夫等人不肯走,他要和李庭芝一起抗元,李庭芝认为陆秀夫应该去朝廷,而非前线,就向朝廷举荐他,陆秀夫得以担任司农寺丞的小官。

只是陆秀夫空有报国之志,但南宋已经无力回天。 6park.com

陆秀夫空有报国之志,但南宋已经无力回天 6park.com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初五,谢太后带着小皇帝赵㬎投降,南宋在名义上已经灭亡了。

但陆秀夫等人却认为南宋还有南方大片土地,还有大批忠于大宋的士人,更何况还有大宋的血脉,大宋没有亡。

因而谢太后投降后,陆秀夫等人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逃出临安,一路逃到温州,打算拥立赵昰,继续抗元。 6park.com

谢太后投降后,南宋在南方还有不少土地 6park.com

尽管南宋名义上灭亡了,得知赵宋还有血脉,依旧有人前往温州,很快就聚集了数万兵马。

而此前被俘的文天祥也逃回温州,被任命为右丞相抵抗元军。

此时南宋小朝廷理应团结一心,抵抗元军,奈何就算国破家亡的时刻,南宋内部却出现了争权的闹剧。

权臣陈宜中为了掌权,也害怕文天祥功劳盖己,拒绝文天祥将丞相府设在抗元前线的温州,至于丞相府设在哪里?则是遥远的广州。

至于为何选择广州,自然是为了方便逃跑罢了。

而为了拉人支持,陈宜中选择拉拢陆秀夫,却遭到陆秀夫的一顿臭骂:“大敌当前,尔等动辄罢官免职,是何居心!”

可以说,在陆秀夫眼里,国难当头,这帮人却为了争权夺利,简直侮辱了读书人的身份。

陈宜中看拉拢不成,恼羞成怒,将其罢官免职,一心为国的陆秀夫不得不闲居在家。

文天祥等人在前线抗敌,后面却屡遭陈宜中这样的人拖后腿,很快,两浙地区陷落,小朝廷一路溃败,最终逃亡到了岭南。 6park.com

景炎二年(1277年)局势 6park.com

到了这个时候,陈宜中才想起陆秀夫,将其召回,任礼部侍郎。

然而没想到,因长期的逃亡,赵昰在无数次惊吓和颠簸,于景炎三年(1278年)病逝,群臣一下子感觉天塌了。

在很多人眼里,这是天亡大宋,不少人开始想着逃亡。

就在此时,陆秀夫当场怒喝:“当年商朝少康以五百兵、十里方圆中兴了商朝,如今我们有十万军民,如何不能复兴大宋?”

一番慷慨陈词,暂时稳住了人心,而后在群臣的商议下,拥立卫王赵昺为帝,由杨太后垂帘听政,改元祥兴,而陆秀夫则担任左丞相,成为南宋最后的希望。 6park.com

文天祥被俘 6park.com

至于文天祥,也带着残军前往岭南船澳,可惜不久就被人出卖,惨遭俘虏。

如今陆秀夫能够依靠的,只有张世杰这些十万军民了,为了维持士气,陆秀夫既要筹措军旅,又要调集工役,每天忙着不可开交,就是为了能够抵挡元军。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决定南宋命运的大战开启了。

然而一交战,宋军就“士众伤残,俱无斗志”,负责防御的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带着十余艘战舰突围而去,然后打算带着赵昺一起出逃,也就是前面的那一幕。 6park.com

崖山海战前 6park.com

对于陆秀夫来说,现在真的大势已去了,为了避免受辱,他打算背着小皇帝一起投海而死:

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陆秀夫明白当时张世杰的想法,就是想办法将小皇帝带走,然后收拢残余力量继续抗元,但突围出去是一回事,问题是逃出去后,去哪里呢?

对于一心挽救南宋的陆秀夫来说,彻底绝望了。

随着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其他大臣们也很快知道这个噩耗,一时间哭声震天,不少人直接选择投海殉国。

至于张世杰,突围后不久,就得知陆秀夫背负赵昺共同殉国的噩耗,这让他悲痛不已。

本来张世杰还打算找到杨太后,让杨太后寻求赵氏后人当皇帝,树起反元大旗,可惜杨太后得知赵昺投海后也投海殉国了。

这让张世杰备受打击,当他看着风浪中飘摇的宋军残船后,绝望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为赵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复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没有殉身,是望元军退后,再立新君,然而,国事发展到如此地步,难道这是天意。” 6park.com

崖山海战 6park.com

是啊,保了一个皇帝,死了,又保一个皇帝,又死了,这是上天注定亡宋啊。

说出这句话后,张世杰也堕身入海,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至于背俘的文天祥,得知崖山海战后,一心求死,临死前,还向南方痛哭跪拜。

这三人,告诉了世人,什么时候气节。

有人说,这三人愚忠,为了一个挫宋,居然选择殉国。

但在陆秀夫等人眼里,自己不是为了大宋,而是为了这个民族,也是为了激励后人。

皇帝没了,可以在立一个,但尊严和气节丢了,那就真丢了。

此前,大宋已经被打断了脊梁,丢了半壁江山,甚至对异族称臣称侄乃至称侄孙而不可得,是在是屈辱。

尽管可以投降苟活,但以后呢?已经有一个皇帝被俘虏到元朝了,难道在俘虏一个凑成徽钦?

与其这样,不如以自己的死,终止大宋朝的耻辱,可以说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这三人,一下子将两宋屈辱的下限无限拔高了,保留了大宋最后一丝尊严。 6park.com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保留了大宋最后一丝尊严 6park.com

所以,他们以及数万殉国的人,不是愚忠,而是带着比生死更为重要的东西殉国,这就是传承千年的信念和气节,即可以身死,但气节不能丢,宁死不做亡国奴。

他们的殉国,让活着的人知道,还有比死更重要的东西。

身虽死,但气节还在,只要保持民族气节,危难关头不屈不挠,这个民族终将复兴,异族可以在肉体上压着我们,但绝不会在精神上压垮我们。

只要我们秉承这个信念,任何国家、任何人都无法打垮我们。

可以说,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几个这样的硬汉,是站不起来的,而民族意识也是这样一点点凝聚起来的。

南宋覆灭的时候,投降蒙古人的文臣武将很多,但千年之后,大家能记得的名字还是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

他们殉国几百年,但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千年。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