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安徽看起来有四个省会,除本省的合肥,江苏徐州带跑淮北和宿州,浙江杭州带跑宣城,江苏南京带跑滁州、马鞍山、芜湖。这其中安徽受江苏影响最大,安徽的天长县像一只大拳打进江苏的肚子里,江苏和安徽因洪泽湖换县,南京又称徽京。
安徽的这种格局,与明朝南直隶有关,我们来看下具体情况。
【南直隶和江南省】
明初以南京为中心,包括今江苏、安徽、上海的区域,设为直隶,南北跨淮河与长江,东西从大别山到大海。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后,北平所在的区域设北直隶,原来的直隶改为南直隶。
明朝有三个都城,分别是朱元璋龙兴之地中都凤阳,朱元璋定都的南京,朱棣定都的北京。而南直隶,包括南京和中都凤阳,面积大、人口多、经济繁荣。
清军入关后,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反抗极为激烈。清朝初期,朝廷要控制江南,势必要降低南京的地位,拆分南直隶就是必然的选择。于是将明朝的北直隶改为直隶,而南直隶降为江南省,大致为今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江南省设江南布政使司,驻江宁府(今南京)。
治河名臣靳辅说:“江南省(南直隶)是各省之首,疆域广阔,形势堪称龙蟠虎踞,襟带长江而北控大河(黄河),文物、财赋、物产,甲于天下!”
1661年(清世祖顺治十八年),江南布政使分为左、右两位,分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苏州府。
1667年(清圣祖康熙六年),左、右布政使改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这是安徽、江苏这两个省名首次出现。取江宁府(南京)和苏州府的首字称江苏省,简称为苏。取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称安徽省,简称为徽。江南省虽然拆分了,两江总督却保留了下来。两江总督府在南京,江苏巡抚衙门在苏州。
1760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迁往安庆府。此前百年间安徽省会一直寄居在江宁府,有人戏称南京为徽京,除了南京紧邻安徽省,很大程度上便是缘于此。
1764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江南省拆成东西两半,即安徽省和江苏省(含今上海)。无论安徽还是江苏,都是南北跨淮河与长江的省份。后来几百年,安徽和江苏各市区划虽有微调,大致轮廓就是清朝奠定的。
【如果江苏和安徽不分家】
有人提出过一个假设,如果明朝不灭亡或是清军不入关,南直隶有可能存在至今,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九,人口超过1.6亿,居全国第一。
上海先不论,江苏省的十三个地级行政区,都居全国经济百强之列,号称十三太保,个个牛气冲天。广东虽然GDP总量第一,但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区域,而粤北、粤西、粤东的山区,还有一半的地级市不够发达。相比之下,江苏省平原广大,地级市的发展均衡,个个都是强龙。安徽则是强省会省份,是农业和人力资源大省,江苏与安徽的互补性很强。
如果江苏和安徽同属一个行政区,从北往南看,徐州、淮北、宿州可组成新的都市圈,沿淮河的淮南、蚌埠、淮安可组成淮河经济带,滁州、马鞍山、芜湖可融入南京都市圈。
如果江苏安徽不分家,安徽的农业和人力资源将有效地补充江苏,江苏则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反哺安徽。二省不分家,综合实力将是全国第一,超过广东省。
有人戏言:“如果还存在南直省或江南省,现在两省共二十九个地级市,有二十八个会喜笑颜开,只有一个不太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