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6park.com因为曹军训练有素,指挥官头脑清楚。
我们先暂且放下演义,梳理下正史下的前因后果,就能知晓:如果你是曹军将领,你可能也会先退。
正史中的前因后果1、目标:江陵
刘琮降曹,并以主君名义通知刘备部降曹。刘备跟曹操抬杠抬了一辈子了,当然不会去送死!于是,开始南撤之路。
由于刘备拒绝了诸葛亮“袭取襄阳”的建议,他选择了江陵作为南撤目的地。由关羽统水军,刘备统陆军及百姓,分两路撒离。
江陵是长江重镇,地位极重。后来被吵得天昏地暗的“借荆州”,主要指的就是这里。
曹操知兵,当然不会任由刘备得逞,于是,让自己最精锐的骑兵力量:虎豹骑发起追击,目标,也是江陵。
由于刘备军携带大量百姓和家属,行军速度缓慢。而虎豹骑速度惊人,“一昼夜行三百里”。因此,曹军在当阳附近的长板坡追上了刘备。
虎豹骑在长坂坡之战中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机动力和战斗力2、真实的长坂坡:
真实的长坂坡,近似一场追击歼灭战。
刘备军大败,刘备仅与诸葛亮、赵云、徐庶、张飞等数十骑趁大雾逃脱。
赵云回身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演义中的赵子龙七进七出)。
但是,刘备的两个女儿和徐庶的母亲被俘(徐庶此时才被迫为母投曹)。
刘备在长坂坡之战损失惨重张飞收集二十余散卒往长板桥断后。
3、长坂桥退敌
张飞让士卒隐于桥附近的树林,拖树枝扬尘,故布疑兵。
张飞独身挺于桥前,大呼:“身是张翼德,可来共决死!”
“当阳桥之喝”,穿越千年,至今令人血脉喷张曹军撤退。
长坂桥退敌分析
让我们分析一下,为何曹军不“敢”过桥与张飞“共决死”。
1、曹军是否认为张飞军有可能设足够伏兵?
有理由这么认为。因为虎豹骑攻击刘备时起雾,刘备军究竟逃出多少,尚不明确;
而曹军总共才5000人。如对方凭有利战场环境,数百人即可对曹军造成较大威胁。
2、如果张飞军设伏,战场环境是否对曹军有利?
不利!
当阳桥窄,曹军鱼贯而过,兵力、兵种优势无法发挥。而树林地形,利于守方伏击用奇。
历史上,利用弱势方利用“桥”这个地形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
英国斯特林桥之战中,2000苏格兰军大败10000英格兰军
粟裕利用有利地形,决胜黄桥当年,站在张飞对面的虎豹骑。他们还承担了抢先进军、迫降江陵的战略任务,显然不宜犯险进攻。
毕竟,不论张飞军还剩多少,都是怀着必死之心出战的。在这样“两军相遇勇者胜”的狭窄战场,即使曹军取胜,损失也不会小。
另外,树林不利于骑兵追击。如果曹军战胜,敌军依树林而撤,曹军不易扩大战果。
3、曹军是否有替代方案?
有!
正如演义中诸葛亮所说,曹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会被一桥所难。曹军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到比“敌前过桥”更安全的地方过河。
曹军出击,风险较大,收益不高;曹军另择地点,没有风险,且转换成本低。
因此,我认为,“当阳桥之喝”,喝得精彩,退得理智。喝出的是气势,退出的是思考。
这种气势和思考,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后记曹军果然没有浪费时间,很快过河强行军,并成功迫降冮陵,完成了曹操布置的任务。
张飞断后成功后,刘备知去江陵的计划破产,转而去江夏会合刘琦,并于途中见到孙权使者鲁肃。
震铄古今的赤壁之战,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