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反苏运动
送交者: gobaobao[♂☆网帝智尊☆♂] 于 2016-12-16 3:04 已读 1226 次  

gobaobao的个人频道

1946年春反苏运动,亦称張莘夫事件,是指1946年2月因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官员张莘夫接收抚顺煤矿时被苏联保护的东北民主联军[來源請求]杀害而导致的中国学生抗议苏联侵犯中国主权而进行的一系列游行示威活动。该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大影响。

因后来中国大陆政治形势的变化,大陆史学界往往指责该运动是国民党指使下的“盲目排外”运动而不称之作“学生运动”[1]。也有学者明确认为,这是一次爱国学生运动[2]

事件背景

1945年2月,苏联与美国,英国签订《雅尔塔协定》,以维持外蒙现状和控制东北铁路及军港为交换条件换取苏联出兵日本占领下的中国东北。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轰炸,日本败局已经注定。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日本天皇8月15日宣布无条件停战。苏军未经大规模抵抗,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共部队化整为零,多路出关,企图控制东北地盘[3]。同时,为了阻止国军进入东北,苏联红军则采取了各种措施。国民政府与苏联谈判,要求苏联撤军。10月12日,东北苏军司令部就撤军问题与国府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在长春谈判,拒绝国军从大连登陆。10月18日,又阻止运送国军运兵舰在葫芦岛登陆,只得改在秦皇岛登陆。国军随后在进发到山海关遇到中共阻击,酿成军事冲突[4]。国府被迫将东北行营迁至山海关。

11月7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十月革命节上讲话,称旅顺港及大连港区域、满洲铁路权益为“新的苏维埃领土”。此事让中国国内舆论鼎沸,人们认为这是新时期沙皇的翻版。而苏军拆运东北厂房、机器的事实屡被披露报端,苏联对东北经济独占性要求、支持外蒙古独立以及苏军一再延缓撤退等消息广为流传,再加上苏联支持新疆一些地区独立的事件一再发生,社会各界对苏联的忧虑与不满情绪日趋强烈。这些因素酿成了反苏运动的民众基础。

12月,苏联代表斯拉德科夫斯基向国民政府代表张嘉璈宣布东北一百五十四种工矿企业(占东北重工业80%)为苏联战利品,苏联愿意与中国共同经营,此即所谓中苏经济合作[5]。苏联代表声称,在此问题未商决之前,他不能预测苏军从东北撤离的确实时间[6]。而蒋经国在同年12月间,斯大林也跟他说了同样的话[7]。苏联以东北厂矿为条件换取与国民政府合作的想法遭到国民政府的拒绝。此后的时间里,苏联开始对国民政府态度恶化。

1946年1月16日,经济部东北区接收委员张莘夫及其随员八人,前往交涉接收抚顺煤矿时被东北民主联军杀害,此事件发生于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国民政府出于时局考虑,未加渲染低调处理,因此不太为人知悉。而随后中苏因为东北厂矿问题谈判破裂,苏联借口“天气不好交通不便”拒绝履行原定的2月1日撤军计划[8]

游行经过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蒋中正关于反苏运动讲话

2月上旬,张莘夫遇害事件逐渐传播,此案逐渐为人所知。2月11日美国在雅尔塔协定一周年之际公布密约全文,中国举国震惊。由此引发了一张规模宏大的抗议雅尔塔密约,要求苏联撤军的群众运动。此时中共又在政协会议上提出承认东北中共建立的“民主自治政府”,政府接收东北的军队应控制在一定数量内的要求[9],媒体曝光后舆论更加沸腾。

2月下半月开始,各地反苏活动层出不穷。整个运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46年2月16日至21日为发起阶段;2月22日至26日大游行,运动达到高潮;2月27日以后运动逐渐平息。

早在2月16日,由于苏联在2月初拒绝撤退,又将中国东北厂矿列为战利品,在重庆的东北籍流亡人士2000余名,在青年馆举行大会后前往国民政府请愿,散发传单,要求苏联撤退,不得抢夺中国财产。紧接着,2月19日,南京也发生了运动,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5000余名学生提出:“要求友邦军队依约撤退”、、“请求政府查究张莘夫被害真相,缉凶严办”、“边疆不容割裂”、“请求政府彻底执行政治协商会决议 案”、“彻底执行停战命令,迅速恢复交通”,“ 雅尔塔秘密协定里有损中国主权的部分,我们坚决反对”,“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 。次日晚,南京发生示威游行,对苏联拒绝撤军表示抗议。这次游行,成为了反苏运动的先声。

反苏运动游行情况
时间地点职业和人数实况
2.22-26重庆各大学校学生万余人游行示威请愿,砸毁新华日报社
2.25-26南京各大学校学生代表800代表30余个团体游行
2.25上海临时大学2200交大500向市政府请愿
2.26上海86个学校共2万人学生护权运动大会
2.25青岛临时大学万余名市区示威游行
2.26北平大中小学3万学生大游行,通电各国元首谴责苏联
2.26天津工商界及学界130余单位追悼张莘夫大会,会后游行
2.26杭州3千学生公祭张莘夫,到苏联领馆情愿
2.26重庆璧山县国立社会教育学院3千人游行
2.26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4千余名学生游行示威
2.27平津长春大学等校学生赴天津、北平向政府请愿
2.27开封河南大学等校学生万余人游行
2.26-2.28美国U.Calif.,Stanford,U.WA中国留学生团体发表宣言,呼吁国际组织调查
2.27济南学生及各界代表三万余人爱国护权大游行
2.25-2.26各职业团体全国百余个团体发表宣言,通电全国

高潮阶段以“二·二二反苏反共大游行”尤为出名。2月20日前,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学生酝酿游行。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得知后立即派人加以劝阻,防止引发中苏冲突[10]。21日,陈立夫汇报蒋介石说政府失控[11]。22日,重庆中央大学、省立教育学院、中央工业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省立重庆女子职业学校、重庆大学、湘雅医学院、南开中学、交通大学等26所大中学校学生及教师等两万余人于晨6时在沙坪坝附近集合,展开大游行,口号包括“苏军必须立即退出东北”,“苏联必须归还在东北抢夺的物资”。更为严重的是,标语更直指中共,例如“所谓‘民主联军’不容存在”,“铲除一切非法地方政权”,“不容任何籍口割据东北”[12]。更有教师也发表声明,2月21日,中央大学教授会及助教会共同发表通电,向苏美英三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希望政府能“坚定不移,勿作现行条约范围以外之任何让步” 。

然而游行队伍经过曾家岩后,一群不明身份人士彻底捣毁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营业处及民盟机关报“民主报”馆,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史称二·二二事件[13]。周恩来对民盟谈话中认为这件事是国民党内的CC派策动,用来反对政学系,而其真正目的是反对政协决议。民盟同意了这一说法。[14]《新华日报》发表评论认为,“一部分人不满意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一方面想制造事件来破坏政府和蒋主席的威信,另方面想挑起共产党及民主人士的忿怒,好造成更大事件,来撕毁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尤其在这几天,蒋主席不在这里(按:在上海视察),较场口事件还没有结束,军事小组快到成功结束的阶段时,故意来制造这种事件”[15]

2月23日,游行继续扩大,上海、南昌等大学聚集地率先响应。交通大学等校学生四千人在重庆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完全公布中苏关于东九省谈判情形”;“苏军立即自东省撤退;东北问题提出联合国安理会;中国各党团结一致,以应付当前紧急局势”。上海也发生了大规模游行,位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等校上万余学生赴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示威,对市政府提出要求中央以强硬态度对待苏联和严查张莘夫被害真相。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朱自清等110名教授对东北问题发表宣言,表示:“中国领土必须完整,主权必须独立”,对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之外任何要求,“我们誓不予以承认”。同时要求国民政府披露有关东北经济合作问题谈判之经过;要求苏联履行条约尽速撤军,归还厂矿,并不得有超出中苏条约范围以外之任何行动或措施。同日,南昌市中正大学万余名师生举行反苏游行示威。

2月25日开始,运动蔓延至全国,成为高潮阶段,不仅学生上街,各职业团体也积极参与。例如上海市大学教授联合会,重庆各国外交团体联合之国民外交协会,广州市民协会及天津12个社会团体还有中国行政学会等20余个学术团体,发表宣言,通电全国,抗议苏联侵犯中国国家主权。

对于大部分学生的反苏情绪,中共新华日报回应的是“应该把爱国与排外分开”,“爱国不能与排外混在一起”等等[16]。中央日报回应这种说法,说“新华日报欺骗群众的宣传太多了,竟送给爱国青年学生‘排外主义’的帽子,还把爱国青年学生比之于义和团,叫群众是国民党的‘特务团’”[17]

游行口号

游行口号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苏联,另一种针对中共。

反苏口号

口号列举如下:

誓死收复东北苏联军队须立即退出东北苏联应切实履行中苏友好条约拥护政府采取强硬外交打倒新帝国主义绝对拥护政府接收东北苏联必须归还在东北抢夺的物资爱国护权

反共口号

反共口号主要针对中共在东北建立的东北民主自治政府和东北民主联军,另外还针对中共在政协会议上提出承认东北中共建立的“民主自治政府”,政府接收东北的军队应控制在一定数量内的要求。口号列举如下:

中共应彻底实行停战协定中对东北之协议不容任何藉口割据东北中共应该爱护祖国所谓‘民主联军’不容存在中共勿再假借东北人民名义,组织军队及政府为什么要阻挠国军开入东北?为什么要提出四项非法要求?东北傀儡组织是怎样换来的?什么叫民主联军?

事件影响

反苏运动直接导致中苏关系恶化。2月23日,即游行第二天,东北占领军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公开演说,指称近来某方制造舆论,指斥苏联为赤色帝国主义抢劫中国,关于此事,“苏联从未提出过损害中国人民利益,或其主权的要求,苏联固然有要求,但内容方面系在经济方面平等合作,苏方目的不在金钱,而在国防,东北与苏联安全有很大关系”[18]

中共后来称这是一场“反苏反共的示威”或“国民政府欺骗煽动重庆万余学生举行的反苏反共游行”,“一、反苏运动是由国民党一手策划并在幕后操纵的;二、反苏运动实质上是针对中国共产党的;三、游行中《新华日报》营业部被毁事件可作为该运动反共性质的典型例证。”[19]

有学者认为,“如果苏军不与国民政府协商而迅速撤军,势必导致东北大片地区因国民党军无法快速到达而被中共军队占有。从逻辑上讲,国民党不可能操纵民众起而反苏以破坏其对东北的接收。”[20]在反苏运动同时间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大部分国民党中央委员反对这种国民外交方式[21]

注释

^ 《爱国与排外》,重庆:《新华日报》1946年2月25日。^ 江沛 1946年春反苏运动述评^ 此时中共陆续派遣十名中央委员(含四名政治局委员),二万名干部,十一万大军挺进东北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页183^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七编,战后中国,页149^ 张嘉璈主任委员与苏军经济顾问斯拉特科夫关于东北工矿合作问题谈话记录,民国三十四年12月7日,载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七编,战后中国(一),页874^ 苏联威胁中国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民国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蒋廷黻在联合国第四届第一委员会发表之声明^ 蒋经国,风雨中的宁静,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66年12月^ 苏俄据东北,页107^ 唐允编,东北问题之真象,页106^ 重庆党政小组临时谈话会会议记录,民国三十五年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载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七编,战后中国(一),页639^ 同上注,页642^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七编,战后中国(一)^ 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 蒋匀田,中国近代史转折点,页66-67^ 新华日报,民国三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同上注^ 中央日报社论,民国三十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徐永昌部长上蒋委员长呈送驻东北苏军延期撤兵声明及红军节演说研究意见表,民国三十五年三月一日^ 《重庆发生反苏反共游行》,《解放日报》1946年2月24日。^ 江沛 1946年春反苏运动述评^ 1946年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速记录,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档案馆藏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gobaob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gobaobao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