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人的“远见卓识”害得中国要南水北调
老王评: 传统中国文人不懂工业化,成天就风水啊地理啊,那些文人们自撸的“远见卓识”,在科学工程界的人看来很坑爹,看看下面中国定都的决策过程,完全从历史地理方面考虑,却不正视晚清李鸿章都已经看到的中国面临的“三千年未有的大变”,那就是工业革命,没考虑到今后工业化所需的重要东西就是水,如果当初定都南京,那里聚一亿人也不需调水,结果王稼祥一番文人蠢话,定都北京,那里近水楼台先得月,人都想往北京挤,结果北京人口爆炸,现在还在快速增长,害得中国要南水北调,以后只怕把整条长江调过去也不够。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激昂地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已经有61年历
史。正式决定首都设在北平是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不过,中共中央最早选定的新中国首都既不是虎踞龙盘的金陵南京,也不是古都
北京,更不是西北黄土高原的西都长安,而是具有“东方的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一举解放了哈尔滨,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侵占,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而且它一直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是我国东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毛泽东非常喜欢欣赏中国地图,在他心目中,中国如同一只雄鸡,而黑龙江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哈尔滨市就是这“天鹅项下的珍珠”。哈尔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哈尔滨是
当时全国最安全的大城市,与苏联最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支援和帮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地批准其为“特别市”,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而就在这时,东北战局发生了剧变,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疯狂地向东北增兵,抢占了交通要道。面对此种情况,毛泽东果断决定,党中央不再迁往东北。
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加快,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北平等城市纷纷在毛泽东眼前浮现。最后他的目光锁定了北平。
1949年1月,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赴西柏坡参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去看望了毛泽东。交谈中毛泽东说:“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
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毛泽东接着又说:“历史上,历朝历代不是定都在西安,就是开封,要不就是南京、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合适?中
央虽有个考虑,但还没有最后的答案。”
“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王稼祥的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实际上,他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侃侃而谈:“依我看,现在国民
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虽然自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王朝,包括国民党政府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我
们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缺陷,我们定都最好不选在南京。”
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的腹地。因此西安在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这样一来,选西安为都也不合适。”
毛泽东表示赞同。王稼祥再论:“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所能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毛泽东一笑相应地问道:“那么,哪里可以定都呢?”王稼祥沉稳地説:“我认为我国首都最理想的地点应选在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
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又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较近,但渤海是中
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从战略上看也比较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的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于
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认为首都应定在北平。”
毛泽东听了如此痛快淋漓的意见后甚感欣慰,连声称:“有道理,有道理。”毛泽东一边笑着,一边说:“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我们的首都就定
在北平。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显然,王
稼祥的远见卓识使毛泽东最终下定了定都北平的决心。
3月中旬,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
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召开了新中国的第一次盛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讨论审议了关于拟定国都的意见后,开始表决,全体代表一致举手通过,确定新中国的首都设在北平,并自当天起正式将北平改为北京。
来源:history.chinaiiss.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