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吏列传-张志军
2011年《刘志军的高铁遗产》文中称,当时,对内为了把控国内企业的主动性,刘把全国铁路装备制造商召集到北京,并告诉他们,“这次的谈判由我领导,你们谁敢跟外国人接触就不要干了。” “既然外资来跟我们合作,就要跨过我们的门槛。”张曙光当时解释对外的策略时说。 西门子显然没认识到问题严重性,最初态度强硬,开价为每列原型车3.5亿元人民币,技术转让费3.9亿欧元。到招标前一夜,西门子仍不肯让步。结果西门子果然无缘第一次动车招标。为此,西门子谈判团队辞职。 到再次竞标时,西门子不仅原型车每列价格降到2.5亿元人民币,还以8000万欧元的价格转让了关键技术。吴俊勇称,仅此一个项目,“就节省了90亿元人民币的采购成本”。有报道在回忆这一战时认为“干得不错”。 现在看,这是一次双赢。原国家科委科技干部局局长金履忠算过一笔账:截至2006年底,铁道部通过三次动车大招标,共购买了法国、德国、日本的高速列车280列,共计人民币553亿元。加上购买1098台机车,铁道部总共花了900亿元。 金履忠撰文介绍,同样是后来者的韩国用了21亿美元购买了法国的时速300公里高速列车46列,不但得到了包括核心技术在内的全部技术,还直接参与法国下一代高速列车开发,获得出口高速列车的权利。 但如果不是刘志军坚持,这条以技术引进为基础、国内主机厂和研究所的自主研发之路,还会缓慢而坚定地走下去。如此,就不会有之后数年快速席卷全国的高铁大潮了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