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科研发展的标准
每每看见强国贴,已经无感了。不是说中国的科研没有进步,而是帖子的作者水平没有进步,或者说门外汉的拾人牙慧,外加不知好歹。 6park.com我也不是什么哲学家,因为哲学家是通晓各门科学领域,这就是为什么所谓的PhD居然是科学的最高位学位。呵呵 6park.com大外宣也好,自媒体也好,都喜欢各种数据,尤其是文章数量和质量,尤其是喜欢影响因子 IF。这倒是没错,但是错就错在中国人经常把游戏规则玩坏了。 6park.com中国的文章产量之高,尤其是近十年的日新月异让人惊叹。中国科研杂志的影响因子蹿升之快,也是让人匪夷所思。门外汉觉着形势一片大好,大外宣也是言之凿凿。但这是“好”,这是“强”吗? 6park.com数量之高,这个是事实。然而,是个做科研的都知道,发文章这事情,只要拉的下脸皮,一个礼拜投一篇稿子出去,一年发个四五篇还真是不在话下。一句话,数量是最容易的达到的。就比如,有个骚男要把自己变成千人斩,只要不忌讳,不挑剔,一天做个早操,吃个午饭,下个晚餐馆子,再来个宵夜,一天操个四个30人民币的路边野鸡,千人斩也就是250的工作量。如果,这哥们再下作点,操而不射,甚至只用手指,不要说千人斩,就算万人斩也就是250的功夫。这方面我最佩服陈冠希,人家陈老师才是世外高人,采的都是名花,甚至花王,这才是真正的百人斩。很多人找我修文章,人情太大,又推不掉,接下稿子,改得我真费劲。要说是投个高分杂志也认了。关键是,我都找不到的杂志呀!这不是在浪费我的生命么?这比在留园发帖子还不值呀。留园发帖子,不管狗粮还是五毛,至少还有几百个浏览量。发这垃圾文章,鬼看! 6park.com不能说中国没有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但是这里面的水更深。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引用数目除以刊发数量。这其实是把文章的质量放在了首位。传统的高影响因子期刊,最著名的莫过于科学,自然两大综合性主刊。放在生物学领域,有细胞主刊。到了生物医学的各个小领域,就有了癌症发现,癌症细胞,自然-医学等等。大家注意一下,这些期刊的IF分值在近十年都是噌噌的上涨。这归根于总共发表的文章数量增长太快,这些文章都喜欢引用高质量的文章,加上这些高质量的杂志并没有增加刊发数量:分母不变,分子变大,很明显的商值就变大,这就是IF的分数往上涨的主要原因。高质量的杂志接收投稿的量越来越大,但接受发表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或者没有增加,那么拒稿率就变得更高,审稿就更加严格。这就是高质量的杂志越办越好,能在这些高质量杂志上发文章就是成功和高质量科研的指标。当然,中国在这些传统高质量杂志上面的刊发数量的增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还是远远落后于美国。 6park.com大外宣不甘心呀,那么问题就来了:高质量的杂志太牛B了,不增加刊发量,挤不进去呀。这样,新兴的高IF分值的杂志应运而生,尤其是自然(nature),BMC系列子刊。这些天杀的狗崽子,太TMD的会赚钱了,看准了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对高IF的孜孜不倦,很多年前就专门针对中国,印度还有伊朗,东南亚等多设立了诸多子刊,都TMD顶着主刊的名气,比如自然-中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些杂志版面费,也就是发表费用高得离谱。大家看看这些期刊发表的文章,尤其注意看作者,清一色的中国人,印度人,还有伊朗,韩国人。大家发表文章,互相引用,依靠数量的优势,提高引用量。具体而言,我们默契点,我们把手中最好的数据发在这些著名杂志的子刊上面,杂志也控制刊发量。然后我们把灌水的文章,造假的文章,再加上动员人际关系,让徒子徒孙,师兄师姐,祖师爷,朋友,甚至一起吃过饭的某某来引用这个文章。你看看分母小,分子大,这IF分数能不高吗?这就是为什么近十几年有不少的期刊,只刊发第三世界作者的文章,其IF分数居然追平甚至超过了自然,科学,细胞。当然,这些文章还是有些水平的,但是远远达不到自然,科学等杂志的质量。 6park.comanyway,只要大外宣高兴,中国的科学家们就用这种小伎俩,发表了无数的高IF文章。关起门来,自己玩的不亦乐乎。然而,这有意思吗? 6park.com后记:
当然,我不排除科研领域的话语权争夺这一基本的事实。腐败,学阀中美都存在。但是,美国由于制度相对的合理和经费的宽裕,能够抵消学阀的腐败和裙带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小而踏实的科学人员不需要安贫乐道,就能够安心下沉,认真工作,诚实工作,能够推进科学的发展。在中国,要么加入学阀,要么投入官僚集团(韩春雨之流),要么胆大妄为(贺建奎一类),或者安贫乐道,或者天赋异禀,才能推进科学事业的发展。你说,你相信哪种?
贴主:divingsnake于2023_03_04 11:40:06编辑评分完成:已经给 divingsnake 加上 100 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