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社会契约论”如何同时成了宪政和专制的思想来源
送交者: 大疆919[布衣] 于 2018-09-23 4:00 已读 1191 次  

大疆919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6park.com

       欧洲启蒙时代法国的思想家卢梭的名著《社会契约论》,对近代宪政体制的形成,很少一部著作像《社会契约论》那样,在当下那个时代发挥了如此大的影响。这并不是一本大部头的著作,清华大学的翻译家何兆武所翻译的中文版本一共才50页,一个下午就可以读完。这本书在1762年出版,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当中,都看得它的身影。可以说美国与法兰西共和国的建国理念,都部分吸取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所以这本书对于民主、宪政理念的深入人心,成为近代历史主流居功至伟,但是它的影响又不止于此。万物都有反正两面,所谓阴阳。它不仅为民主和宪政奋斗的仁人志士们点亮一支烛光,专制主义者也从中找到了思想的养料,这可以说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值耐人寻味的现象之一。 6park.com

       但能从社会契约思想中获益的专制主义者,并不是卢梭同时代的欧洲专制君主们,指的是20世纪以后的现代专制暴君们,更准确地说是一次大战之后兴起的法西斯主义、与liening-斯大林主义。现代独裁者的集权和残暴程度,远甚于古代的君主,因为后者还受到贵族势力的制约、宗教权威和民间传统巨大力量的束缚。而20世纪之后的现代专制者们则完全没这些顾虑。《社会契约论》开篇有一句名言,是:人生而自由,却无时无刻不在枷锁之中,这句包含有强烈内在矛盾的格言,就像是一句预言谶语,20世纪的专制主义的一大特点,就是以自由的名义来消灭自由(就是给个人套上枷锁,换来所谓民族和集体的自由);同时以革命崇高名义来推行暴政。 6park.com

       这种自由与专制的不期的交会,也许是卢梭本人也始料未及,但却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逻辑。 6park.com

       《社会契约论》的内容,一共分为四卷,第一卷讲什么是社会契约,国家权力的起源;讲家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形式得以存在的基矗 6park.com

       第二卷讲主权者,及其权利。主权者是指的是卢梭所说的公共意志(general will),通俗地讲,作为政治实体也就是国家。 6park.com

       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他认为世界上主要存在三种政府形式:民主、贵族制和独裁。他还特意强调了混合制的政府,因为现实中很少有单一形式存在的政府。 6park.com

       第四卷是讨论了几种社会组织,重点以希腊和罗马为例,探讨了民主的程序,也论述了宗教在国家中的地位作用。 6park.com

       在我自己读过这本书几遍之后,我认为它的最重要内容是集中在第一卷和第二卷,卢梭最核心的政治思想,则是第一卷的第五、六、七,这三章。《论总需要追溯到一个最初的约定》、《论社会公约》和《论主权者》,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也就是集中在这短短的三个章节里。 6park.com

       所谓社会契约并不是历史上一个真实发生过的过程,并没有卢梭所假设的,一份契约摆在那里,我们每个人都在上面签字,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同意以后,一个国家于是诞生了,在博物馆和图书馆里从来没有这样一份契约躺在那里让大家看到。卢梭的贡献在于他在政治的伦理上和逻辑上论证了一条原则,就是统治者被须要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叫合法。所以《社会契约论》的第一卷和第二卷,主要是逻辑上的阐述和推理,并没有提供什么实证,这也是启蒙时代的一个特点,人们崇尚理性,认为一个理性的头脑单靠理性就可以被说服。卢梭所说的人们缔结社会公约之前的自然人状态,那种完全自由、不受到社会义务约束的状态也完全是他的假设,从科学术语来讲连试验室状态都不算,大概相当于牛顿力学定律里所讲的当物体在不受其他力作用下如何如何之类的假设,是一种为使自己的理论得以成立的人为假设,却在现实中并不曾存在的。 6park.com

       所以从实证科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契约论》是一种虚构,但它是一种有意义的虚构。因为它符合人性中对公正理想的探求——怎样的国家才是公正的,社会对我的限制和约束怎样才叫合理,是我应该服从的?(我每年要向政府报个人所得税,还要交财产税和投资利得税,少交了政府还会来电话、来信催我,限我一个时间把欠税补齐,否则就要征收很高比例的滞纳金。我收到这样的信肯定不高兴,就会想:这和一伙人拿着刀子来勒索我有什么区别呢?这事你得让我想得过是吧,得让我觉得它是公正合理,我才会自愿服从。)这种自愿服从对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需要的。对于统治者来说,被统治者的自愿不是在每一个时刻都是必要的,个别时刻它是可以强迫你,但长远来说是需要的。(因为没有人民的自愿,每一项法令都采取抵制和阳奉阴违的做法,那要统治10000个人,恐怕就需要5000个政府人员才能确保统治者的意图被贯彻了;为了让我补交1000块钱的税款,而要应付我各种投诉、复议、各种各样的拖延抵赖的招术,可能政府要为此花费2000块,而这样高的行政成本是没有任何政府能承受的。 6park.com

       所以《社会契约》解释了正义的权力是怎么来的,为何服从是必要的,当这种有意义的虚构说服了人们,成为人们共同认可的虚构,它就有实在的意义。我们并不是真的按照卢梭说的方式,每个人都去签一次社会公约,把国家重新建立一遍,而是把现有的政治活动按照契约的原则重新修订、改造就可以了——政府在大大咧咧地催我交税的同时,它的全部支出也必须透明公开,同时接受公众批评,对于那些我认为不合理的开支我有渠道表达意见;选举活动要尽量体现直接的民意,减少由代表们自己选举出更高一级代表这种情况。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以上是说社会契约思想如何由虚构变成现实,带来了一系列近代的政治革新与进步,增加了社会公平,接下来我们就要说到它的阴暗面了。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卢梭在谈社会契约的起源时是这么说的:我设想人类曾达到过这样一种境地,当时自然状态中的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于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生存方式,就会消灭 6park.com

        卢梭想要表达的是:在某种个人不可克服的压力下,人类为了生存必须结成社会,人们既然不能创造新的力量,就必须汇合已有的力量。在结成社会的过程中就有了社会契约。 6park.com

       他接下来说: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它能以全部的共同力量来护卫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个结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他自己本人,并且像以往一样的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6park.com

       简单点说,社会契约要达到的目的是每个人在服从整体的时候就是在服从自己。我同意保护捍卫这个整体里的每一个人,条件是我也得到整体的保护捍卫。这种契约是卢梭基于对公正的理解假设出来的,他称之为公意”——公众意志,也叫公共意志、或共同意志,这个公意是完整的,是必须得到社会中每一个人的认可,因为哪个人不认可,你自然就不会成为社会的一员,那你就仍然去过你穴居野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好了。 6park.com

       这种一致同意的完整原则在这里是出于卢梭理论得以成立的,逻辑上的需要。但这里已经能够看到埋下了专制的种子,因为在一个已经确立的社会里,事实上只有多数人认可的秩序,并不存在人人都认可的所谓公意,而不认可现存秩序的人,脱离这个社会自己去生活,事实又不可能。于是他只好被迫接受多数人的秩序,假装自己也同意,于是就会出现一个以公意为名却实际压迫的现象。 6park.com

       很多人对卢梭所说的社会契约有误解,以为卢梭的假设是每个人只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把这些权利委托给国家去行使,而自己保留另一部分。错了,卢梭的本意说的就是每个人无保留地把自己全部权利交给集体。他是这么解释的:首先,每个人都把自己全部地奉献出来,所以对于所有人的条件都是同等的,而条件对于所有的人既然都是同等的,便没有人想要使它成为别人的负担。其次,转让既然是无保留的,所以联合体就是尽可能地完美,而每个结合者就不会再有别的要求了 6park.com

       所以卢梭的意思是,社会契约就是把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由,转换为法律保护下的自由。这个转变是完全的、彻底的、毫无保留和不拖泥带水的。《社会契约论》我的理解是,这是出于其理论逻辑上完整的需要。因为如果你说,个人结成社会,只向集体让渡一部分自由,而保留另一部分;那就要需要解释哪些自由或权利是可以让渡、而哪些是不能让渡的,而这会让整个论证过程变得复杂得多,而卢梭在发明他这套社会契约的理论时,并不想卷入到这种复杂性当中去。其次是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就是如果个人只是向社会契约让渡部分自由,而法律的权威就是来自于社会契约的,那等于是说法律的权威是不完整的,每个人只需要部分地屈服于法律权威,只有才我让渡的那部分自由的范围里,法律才是对我有效的;在此之外法律是无效的。而这样一种逻辑推导的后果也是卢梭不愿意看到的。 6park.com

       其实美国后来的宪法第一到第十修正案在实践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就是通过立法,阻止另一些立法——先在宪法层面确立一些原则,个人的某些自由和权利不可侵犯,先讲明白,今后如果与此原则有背离的立法都不能成立。这样法律通过约束自己,既保证了自己的权威是完整普遍的,又保障了个人的权利不受侵犯。 6park.com

       但是卢梭在创建他的社会契约理论时,还没有这些实践,一个理论初创的时候,通常要保持尽量简单、自洽,如果弄一堆自己解释起来都特别复杂的情况,就抵消了它的说服力。 6park.com

       卢梭的理论从普遍的公意、到个人向集体献出全部才能达成社会契约、卢梭又走到了第三步,叫强迫自由。他说:为了使社会公约不致于成为一纸空文,它就默契地包含着这样一种规定。唯有这一规则才能其他规定具有力量——即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6park.com

       这是说当社会契约已经订立,主权已经建立之后,为了使它不分分钟像沙子一样瓦解,为了让社会契约持续有效,所包含的一种规定,叫强迫自由,法律下的自由你必须接受!所谓公众意志应当具有这种权威。从普遍公意,到个人让渡全部权利,再到强迫自由。卢梭的理论在逻辑上虽然完整了,但是也为现代的专制主义画出了路线图,基本上这就是纳粹的屈起之路。 6park.com

6park.com

       纳粹是通过选举上台,声称体现了全民族的普遍意志,然后它要求国民放弃结社、集会和言论自由,通通委之于纳粹党,这叫把个人自由全都奉献给集体;再然后镇压异己、实施强迫自由——不服从纳粹党,就不是不服从全民族的公意,全体就要迫使你服从。 6park.com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里有一句简单的评语,叫希特勒来自于卢梭,罗斯福来自于洛克。是指卢梭思想里包含有现代专制主义的萌芽,使集权主义正当化;而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的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概念着眼于个人,提出生命、自由、财产都是个人不可转让的权利,它奠定了现代的自由主义民主的原则。 6park.com

       那为什么卢梭这样一位启蒙先驱,却不经意间为现代专制暴君的背书了呢?我现在的理解是:卢梭过于从逻辑的自洽完美中去建立自己理论的说服力,他想完全以理智和逻辑的力量论证国家权力的来源,和人们服从的必要。他想把这一切都建立在人们完全理解之上的认同,而没有给逻辑推理和工具理性之外的权威保留一席之地。 6park.com

       这并不是指责卢梭没有赞同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概念,而是说对于不证自明、道德直觉这些方面的权威应该留有一席之地。比如洛克所推崇的自然法概念,它来自于道德直觉,不是靠推理得来,但它着眼于个人的尊严。美国的《独立宣言》开篇就说:我们认为这条真理不证自明,人人生而平等。其实原文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是人人受造而平等。不是are born equal,生而平等的译法是误的。但独立宣言不说是谁造了人,不说是哪个神。他说的不证自明听起来有点武断,但为人世之外的更高的权威保留了一席之地,自然法的原则,和人人受造而平等的意思都是指,人类的所谓公众意志(general will,共同意志)并非最高权威,它要服众更高的道德原则。从而使专制者披上公众意的外衣,迫害少数人的合理性第一步就不成立,他从一开始就难以取得这样的绝对权威。 6park.com

       引用太史公司马迁的那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往这个方向走得太远,会落入神权政治;完全着眼于,又走向了更为残酷现代专制主义。所以天人之际,如何把握之间的分野是每个时代人们的课题。

喜欢大疆91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大疆919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