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IwasAmericans普及一下武装保卫苏联的历史知识
武装保卫苏联
1928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布哈林在会上作了《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的任务》报告,提出了“第三时期”理论。“第三时期”又被称为革命或战争时期,这一理论完全是以苏俄的利益为导向制定的。当时斯大林担心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准备对苏战争,因而共产国际就号召各国共产党拥护苏联,反对对苏进攻,并将进攻苏联的战争转化为推翻各国资本主义统治的革命。[1] 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后,共产国际远东局明确要求中共中央要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并组织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和拥护苏联的群众示威。对此,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李立三、向忠发、周恩来做出了积极的响应。他们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在8月1日“反帝日”举行示威,而且争取发动上海工人总罢工。[2] 对于中共中央的做法,陈独秀专门致信中共中央提出批评,主张在这个时候片面宣传“拥护苏联”“于我们不利”,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广大群众都认同苏联是中国解放的朋友”[3]。陈独秀等人因此被开除党籍。 中东路事件中,中苏双方的武装冲突在1929年12月即已结束。但中国共产党对“武装保卫苏联”的宣传并未结束,持续数年[4]。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就包含“武装保卫苏联”的内容。同日中共中央代总书记王明也发表了“武装保卫苏联”的讲话
|